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日来,兰州新区秦川园区1000余亩荷兰豆迎来了采摘的最佳时节,成片的荷兰豆长势喜人,翠嫩欲滴,村民们正抓住晴好天气采摘荷兰豆,翠绿的豆田里呈现出丰收的喜人景象。

走进上川镇红井槽的田间地头,只见村民们拎着小桶和口袋在豆秧地里来回穿梭,俯身、筛选、采摘,个个眼疾手快、技术娴熟,不一会村民们便背着装满了荷兰豆的口袋进行过秤、装车。

在荷兰豆种植期间,铺膜、播种、放苗、搭架、绑苗、采摘等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吸收周边村民前来务工。

“在这里务工不仅离家近能挣到钱,还能学到技术,从种豆子到摘豆子,3个月下来收入超过了一万元。”秦川镇新昌村村民邓玉芳告诉记者,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学习,自己学到了很多技术,觉得种植荷兰豆是一项收益比较可观的产业,为了增加收入,明年她也打算把自家的田地拿出来种植荷兰豆。

在人群中兰州菜篮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经理李永峰是最忙碌的人,他不仅要指导村民采摘要领,还要为村民们核算统计采收的情况。

“今年合作社共种植荷兰豆400亩,品质、产量和价格相比去年都有所提升,几乎都是订单收购,供不应求,预计销售收入可达240万左右。”李永峰介绍道,往年荷兰豆种植均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水分蒸发量大,还会引起根腐、枯苗病害的发生。今年,在荷兰豆种植过程中通过滴灌作业,按照作物需水要求,将水分和养分均匀、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既不破坏土壤结构,蒸发损失小,涓涓细流通过“毛细管”浸润豆田,节水率能达50%,也更有利于肥料渗透,系统铺设后,荷兰豆亩均增产近200多斤。

“随着销售市场持续向好,荷兰豆的价格也会增长,极大提高了我们扩大种植的信心,明年将继续采取统种、统收、统管、统一防治、统一销售的‘统种共富’经营模式,将节水科技与种植增效管理有机结合,把科学技术运用于产业发展,真正实现‘会务农’到‘慧务农’。”兰州菜篮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经理李永峰说道。

目前,秦川园区共种植荷兰豆1000余亩,每亩预计产出990公斤,预计7月上旬全部采收完成,主要销往北京、天津、河南等地,销售额预计超过600万。

近年来,秦川园区持续用力推进以高效节水为核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各类农田生态特点和作物本身需水特性,在园区范围内引导推行膜下滴灌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24年,秦川园区节水农业面积达15.33万亩,节水灌溉系统覆盖率达66%,实现农业节水30%,农业用水量年平均减少1000万立方米以上,逐步实现农业灌溉用水集约、高效。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昕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