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户外劳动者“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急可如厕、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现实需求。结合深化落实党员“学干作”主题实践活动,肥城市新城街道积极推行“党建+爱心驿站”工作模式,整合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驿站、沿街商户等资源,凝聚党员、红色合伙人、社区工作人员等多方力量,打造“爱心驿站”服务品牌,为户外劳动人员建设了一批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爱心驿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堡垒先行,建设爱心驿站。新城街道各社区党委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本着“选址精准、布局合理、方便就近、功能完善”的原则,因地制宜,整合辖区内各类资源,为建设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积极寻找场所。目前新城街道已打造完成23个爱心驿站,主要服务环卫工、快递员、外卖小哥、交警、城市建设者等户外劳动者。驿站中配备饮水设备、桌椅、医药箱、电源插座、充电充气工具等硬件设施,同时配备了老花镜、雨伞、创可贴、口罩、手套等物品,为广大户外劳动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员接力,延伸服务温情。爱心驿站实行驿站定岗、轮岗制度,各社区党委充分发动党员主动认领服务岗位、亮诺践诺,采取居住党员与社区专职工作者轮岗形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驿站“更贴心”,服务“不打烊”,用实际行动关爱一线户外劳动者,编织好暖“新”服务网,发扬好党员先锋力量。比如,贵和社区、伊家沟社区、丰园社区、同圆社区党员队伍,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为户外劳动者送去矿泉水、小扇子等消暑物品;巧山社区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等,成立志愿者服务队。截至目前,各社区“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志愿服务队已服务户外工作者、新就业群体500余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伙助力,汇聚红色暖流。新城街道将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建设与“红色合伙信用治理体系”建设相结合,广开渠道撬动各类资源力量参与爱心驿站建设。各社区党委按照“服务无大小,爱心值千金”思路,引导辖区“红色合伙人”,积极参与爱心驿站建设,为爱心驿站提供资金、阵地、技术以及志愿服务等支持。同时,依托爱心驿站,借助“红色合伙人”资源 ,形成“摸准居民需求-准确对接需求-解决居民难题-评价服务成效”的服务路径,把爱心驿站的“硬环境”与志愿服务的“软环境”有机融合,实现各类资源精准对接群众,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切实以高质量的服务提升居民群众的满意度,绘就治理“同心圆”。比如,龙山社区联合红色合伙共建单位为环卫工人、巡管队员发放夏日清凉“福袋”,筑起高温酷暑下的“清凉港湾”;河西社区、古店社区等社区联合红色合伙人为走上街头为环卫工人、巡管队员等户外劳动者等送上饮用水和扇子,在炎炎夏日里为他们送来一份清凉。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黄志浩 王琪琳 报道)

(大众日报及所属“大众”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