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高温天气频发,最高温度超过35℃的天数普遍超过去年。为科学应对部分地区出现的旱情,省市县乡四级1.4万名农技人员围绕重点地区和主要作物,开展进村入户技术服务。

省级专家团队及时制定《春、夏播玉米抗旱抗高温技术要点》《春、夏播大豆抗旱增产技术要点》等指导意见,对旱情发展快、影响程度重的地区,主动下沉一线,帮助农民解决抗旱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6月13日,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在运城市指导当地采用机井灌溉,优先保证处于大喇叭口期的春玉米和已经播种的墒情差的复播玉米用水,依据降雨和浇灌进度及时播种,对已经出苗的玉米及时查苗,发现断垄及时补种,对出苗后3—5片可见叶时,喷施苗后除草剂,加大水量降低施药浓度,提早防除杂草,防止发生药害。

山西省杂粮产业技术体系高粱育种岗位专家程庆军研究员率团队成员实地走访清徐县西谷乡西谷村、东木庄村等十余个高粱种植点,指导高粱种植户采用深耕松土、镇压、耙耱保墒、中耕除草、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等耕作方法,增强雨水入渗速度和入渗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墒情,在耕地表面覆盖地膜、秸秆等材料,施用成熟的土壤保水化学制剂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6月13日,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王彩萍研究员及杂豆课题组成员在汾阳市峪道河镇下池家庄村和杨家庄镇韩家垣村杂豆基地开展了旱情调研,建议农民在具备灌溉条件的杂豆种植农田,使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出苗率。对于因旱情仍未播种的农田,建议更换成生育期更短的杂豆品种,在有效降雨后及时播(补)种。15日—16日,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学院院长常明昌教授及食用菌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在吕梁市中阳县木耳基地就夏季高温注水、降温、通风等管理问题进行了现场技术指导。同时,针对菇农提出的个别菇棚中出现的菇蝇等虫害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据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张绚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农技人员深入56个县、532个村,查苗情、查墒情,有效落实抗旱保苗、化控防倒、病虫防治等关键技术,指导服务7700余农户,切实减轻灾害损失,千方百计抗灾夺丰收。(王秀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