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聚焦松山湖科学城,为何?因为南沙新书记深耕科技领域三十余载

综合信息显示,刘炜已任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他长期在广东省工作,此前曾在广东省科技厅和莞佛两市任职,科技及产业领域的工作经验丰富。时隔九个月,南沙迎来了新的掌舵者!来自松山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炜任广州市委委员,南沙区委书记

在2022年两次接受媒体专访,谈的都是科技主题。在《南方日报》专访报道中,刘炜介绍了松山湖科学城形成“顶天立地创新格局”的思路:“松山湖科学城的创新链有源头创新、有技术创新、有成果转化、有企业培育,再加上科技金融的支撑,形成顶天立地的创新格局,让科技能够转化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力量。

曾经的东莞,流传过这么一句话:东莞塞车,全球缺货

但近些年,东莞的传统制造业面临着多重挑战,发展压力骤增,那东莞是如何破局、怎样转型的?推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有哪些成效?首先要从东莞瞄准的城市新定位说起:新型科创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视特别报道,松山湖科学城

2020年7月,国家批复同意以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为主体,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松山湖原本只是东莞的一个天然水库,但今天它是东莞人眼中创新的心脏和发动机,因为松山湖的名字后面已经加多了三个字——科学城

先行启动区定位于要成为重大原始创新的策源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视特别报道,松山湖科学城

松山湖科学城占地90.5平方公里,虽然不算太大,但这里聚集了大国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视特别报道,松山湖科学城

松山湖聚集了近千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已成

现如今,松山湖聚集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达到了755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了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制造和研发设计、系统集成等高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视特别报道,松山湖科学城

面向大湾区所需,松山湖科学城已经初步构建了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一座对标国际一流的科学城正在加速崛起,成为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南沙科学城,在年初广州两会,市政协委员献言:对比深圳、东莞,南沙科学城建设进度较为缓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三大科学城建设现状(深圳光明、东莞松山湖)

南沙科学城的重磅规划已经于2023年推出,但是重磅有余,而实操不足,目前南沙科学城的明珠科学园区(优先启动区)仍然只有三栋楼矗立在那里。目前存在的问题

1.南沙在联动港澳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面向国际科技招商集聚全球高端科技创新资源方面缺乏有竞争力的硬招、实招。

2.科技产业缺乏龙头牵引,产业集聚水平亟待提升。

3.科技资金投入、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政策等还存在明显的短板,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沙科学城现状

三条建议南沙科学城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地中的“龙头”和“中心枢纽”作用

01:直接将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整体搬迁!一方面需要省市区合力,积极推动在广州的中国科学院、所尽快整体搬迁到南沙科学城。(之前讲过,越秀的人口密度是南沙的很多倍,与其在越秀挤着,不如来南沙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越秀区的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在越秀区的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02:打港澳牌!借助港澳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国际合作方面的先天优势,合力加快打造一批有资源、有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合作新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沙方案》

03:自身挖潜!发挥香港科技大学科研成果的在地“溢出”效应,围绕港科大打造若干尖端科技产业创新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结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南沙在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开发建设后,虽然拥有着高端的定位、漂亮的城市风貌,但是人口导入一直不尽如人意,人口兴旺于产业,南沙,是时候要疯狂的补账,补产业导入的账,相信新书记将会携带松山湖成功发展的经验带领南沙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面发力!期待南沙真正的腾飞!

从松山湖的72平方公里到南沙的803平方公里,留给领导的是10倍的空间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