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清晨,怀远县陈集镇陈集村刘老汉将草料加进自动喂料机里,看着一群奶牛悠闲嚼食。他一脸自豪地说“我们这牛好、奶好,冷链车每天都来,把牛奶送去浙江,给娃娃们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老汉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历来以种植业为主的小村庄,竟养起这么多奶牛,不仅带动和他一样的近百名村民就业,还成为浙江省学生奶的优质奶源供应基地。

而这一切,与“小小秸秆”密不可分。

在陈集村,一座占地130亩的现代化奶牛养殖生产基地十分壮观。整个生产基地分为饲草加工、奶牛养殖、肉牛养殖和有机肥生产四个功能区。每天,这里都有40余吨牛奶、8吨有机肥产出。

“牛奶主要销往浙江,作为浙江学生奶的优质奶源供应基地。”陈磊磊是陈集村村民,也是安徽鑫犇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2019年,在外打拼多年的陈磊磊选择返乡创业。“我们这里土地多,就想利用土地做文章,正好有朋友在外地从事奶牛饲养,双方一拍即合。”

2022年,在陈集镇推进实施“旱改水”项目后,陈磊磊承包了该项目区的土地,连续两年种植水稻,在水稻丰收的基础上,水稻秸秆也得到了最大化利用,2000吨水稻秸秆尽数被回收到该公司的秸秆收储中心,用于喂养奶牛,节约饲料成本65万元以上。

“秸秆是好东西,牛吃了容易消化,生长快,产的奶也更加鲜美。”陈磊磊告诉记者,秸秆转化为饲料,以“过腹”方式投入养殖业的种养循环,牛粪加工后,又变成了有机肥回田,形成一个“闭环”,一点也不浪费。目前,已存栏奶肉牛2000余头,带动近百名村民就业。

近年来,陈集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让人们眼中的“废料”,变成牲畜的“口粮”,秸秆也从“生态包袱”变成了“绿色财富”。

“绿色农业,不仅能带动乡村们致富,更大有可为。”陈磊磊说,到今年年底,预计将有5000头奶肉牛的存栏量,届时,秸秆收储中心将超过1万平方米,每年的秸秆利用量将超万吨,助力小镇生态循环农业走上新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种粮、粮结秆、秆喂牛、牛产粪、粪变肥、肥还田,这一整套种养循环体系形成了一条绿色农业产业链,正是我们大力倡导的绿色、低碳农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勇说,这是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的生动实践。

据市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与环境保护科科长刘忠清介绍,全市年利用秸秆量500吨以上(含500吨)的企业163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年产值超20亿元,带动就业人口约3万人。

作为安徽省肉牛产业优势区域,我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决策部署,紧扣“高端品种、高端品质”主线,依托秸秆资源和区位优势,瞄准长三角高端消费市场,推动肉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秸秆变肉”特色之路,努力打造高品质肉牛全产业链发展的蚌埠模式。

(来源:蚌埠日报社 融媒体记者 周芳林 通讯员 桂文斌 文/图 编辑 周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