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一切围绕农民增收,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根本的目标就是要兴产业富百姓,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
我省探索的孟连牛油果“334”利益分配机制、蒙自蓝莓“622”利益分配模式、会泽“三个组织起来”等一批典型经验的成功之处,正在于把土地、资金、人才、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组织起来、整合起来、联动起来,让企业、农民以及合作社、村集体都有合理收益,促进产业增效、主体壮大,做到协同发展、多方共赢,激活了农村创业创富发展新动能。
农业是富民产业,而“大资源”与“小产业”“弱效益”是我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传统小农生产模式造成了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弱、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产销脱节和综合效益低等弊端,通过龙头企业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实现“小、散、弱”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牵引。
紧盯重点产业项目,我省加强政策激励,以模式创新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发展思路,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协作、订单生产、流转聘用、利润返还、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在全产业链发展中的增值收益,推动龙头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在这个过程中,龙头企业得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对周围经济的带动能力;分散的农户得以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获得技能培训机会;农产品得以精深加工,走向更大市场;传统农业产业得以延伸发展,一批一二三产融合的新业态创新不断涌现。
让群众鼓起“钱袋子”,要着力推动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倍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倍增、农民合作社进一步规范,农业经营主体体量和质量加快升级,构建起培优产业的硬底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