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看小说,理由很简单,看小说的时候我容易被故事吸引,忘记现实生活之中的繁琐事情。但是小说,从一开始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小说的模样吗?也许是,也许不是,毕竟这个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有它自己的演变过程,我相信小说也不例外。

而且国内小说和国外小说,写出来的故事和描写故事的方式好像就是不一样的。我们在现代这种速食时代里,能够读到国内的古典小说以及国外的经典小说,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它们足够经典,所以才能够一直流传下来吧。

在没有遇到任何的改变之前,所有的文字也许都是一文不值的存在。但是只要改变开始,那么那些曾经一文不值的文字就变成了含有惊人能量的文字,它可以记录过去,还可以惊醒现代世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阅读《小说的十字路口》这本书实在是我本身比较好奇,小说的改变时刻到底在什么时候。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顺其自然的改变,就像我们人类从远古时代一直走到现在的改变一样,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各种和小说有关的过去,包括了:小说和记忆、长篇小说的文体和结构、故事的内核和走向、时代与经典……

总的来说,《小说的十字路口》这本书不仅仅有小说的改变,还有小说的过去,小说它本身形成的过去,甚至包括了一个小说应该有的构造和尝试。我忽然发现,我从一个世界,走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我在不同的世界里,领悟到了不同的知识和存在。如果我现在开始写小说,根据这本书里所讲的一切我会成功吗?我不知道。

但是阅读小说是快乐的,不同时代的小说给人的感悟也是不同的。就像《小说的十字路口》本书书说的:传统现实主义小说讲究的是古老美学理想,能够在读者的心中沉淀一种永久的魅力;但二十世纪的小说呈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纷繁复杂局面。我认为现代小说更倾向于天马行空,特别是当我觉得人生了无兴趣的时候,就会选择阅读一些脑嗨小说来麻痹自己的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不论小说在十字路口如何去改编,小说的主要故事内核和走向都是不会有太大改变的。我曾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很多小说读起来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的模样,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故事,再怎么变化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存在,不同的,大概也只是故事叙述者所讲故事的走向以及讲述方法不同而已。

小说应该怎么写?《小说的十字路口》这本书是这样提问的:刚学写作的作者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是将故事构思完成以后再进行写作呢,还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去即兴地讲述故事呢?

其实,不同的写作者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写作需要有一个长时间的酝酿过程,这可以使自己笔下的故事、人物的特征以及叙事上的策略渐渐成熟;但更多的人可能会从一个故事开始写,然后得到两种结果:一个是完成一本书,另一个是坑了一本书。

我觉得不论是谁,只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就可以了,有的人就是越写越兴奋,写起来文思泉涌;而有的人则是必须有大纲构思好一切的内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自己在写作的过程之中不会跑偏内容。总之呢,能够写出来其实就是最大的优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小说的十字路口》,作者是这样说的:我们认为现代小说正处在一个由巴尔扎克和乔伊斯开创的道路的交叉口。在这个十字路口,很多作家重新考察小说的历史,考察现实主义小说(包括古典主义小说)的传统,重新审视现代主义小说的合理性的局限,重新注意作品的可读性。他们力图在作品中剔除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种种过时的因素(慢节奏、全知角度、流水时序),又恪守了传统小说的故事规则。

但是我觉得,不论小说在十字路口走向哪一边,都一定会有属于自己发展的正式方向。更何况,不论是读小说还是写小说,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的思想构造与写法,所以我们阅读经典小说的时候,就用心去感触;而阅读现代小说的时候,发空大脑自己去体会愉悦的感受就可以了不是吗?

毕竟,我们选择读小说,最重要的还是为了愉悦自己不是吗?所以不论小说的写作者如何发展,写作者们如何去选择小说的写作方法,最后都不会影响我们去阅读这些最后成册的小说。所以,适当了解小说或者说文学的发展史,然后安心读书就好了,十字路口的最终走向,是我们每一个阅读者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