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欧洲看到中国车太常见了。中国汽车尤其是电动车在欧洲地区很受欢迎,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旅居欧洲的华人李达对汽扯扒谈坦言。然而,正因中国汽车在欧洲取得巨大进步,引起了欧盟当局的“注意”。

当地时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称,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其中将对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

主要注意的是,目前,欧盟乘用车正常关税税率为10%。这意味着上汽集团面临的关税税率最高增至48.1%,遭欧盟“顶格”加征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他,卖得太好而已

在全球汽车产业的激烈竞争中,上汽集团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佼佼者,一直以其卓越的业绩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引领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车企海外销量达到468万辆,其中上汽集团出口量以120万辆的规模排名第一。在欧洲市场,中国汽车品牌上牌数为32.3万辆,同比增长高达79%,市占率达到2.5%。其中,上汽名爵上牌数超过23万辆,占比近72%,吉利是2.2万辆,比亚迪是1.6万辆。

某种程度上,欧盟的制裁就是针对上汽MG而来。统计数据显示,2023 年 MG 品牌在欧洲市场实现终端交付 231,818 台,连续十二年蝉联中国汽车品牌欧洲销量冠军,其中 MG4 EV 获得欧洲紧凑型纯电车销量的冠军,并荣获英法德等汽车大国的年度车大奖大满贯等。

相比而言,在欧洲出口方面排在二、三位的吉利和比亚迪,虽然也被分别加征了20%和17.4% 的关税,但它们受到的冲击就要小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比亚迪已筹划在匈牙利等欧洲国家建厂,而吉利则在此前直接收购了沃尔沃、极星、Smart等欧洲汽车品牌。也就是说,在面对欧盟委员会对其加征电动车关税的情况时,比亚迪和吉利可以通过直接在欧洲当地生产电动车而减少损失。

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在欧盟发布的公告中,还有一则信息尤为重要,“具体税率取决于企业对欧洲官员调查的配合程度”而加收高达38.1%的税率理由是上汽不配合欧盟调查,因此被“重点照顾”。

对此,上汽集团内部人士回应称,这完全属于捏造和误读。上汽积极配合提供相关材料,但欧盟的调查范围已经严重超出了与反补贴调查相关的范围。例如,要求上汽提供自主品牌电动车详细的三电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并未向欧洲出口电动车的上汽大众等合资企业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觊觎核心电池技术

事实上,早在2023年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的年度演讲上就曾宣布,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理由是:中国汽车企业得到了国家的巨额补贴,从而得以压低出口价格,构成了对于欧洲本土汽车企业的不公平竞争。

过去十年,上汽集团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近1500亿元,累计获得26000余项有效专利。依靠技术创新,而非政府补贴,竭诚为中国以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提供绿色环保的优质产品。

因此,在此技术上,中国电动汽车经过了数年间高强度竞争之下,已然获取了竞争优势,这种革命性的变化让中国汽车绕过内燃机成功实现换道超车,并在全球各大市场发出中国声音。相比之下,很多传统欧洲车企面对汽车工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而在此次加税事件之前,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早已经迅速崛起。数据显示,2020年,国产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不到3%,而这一数据在去年变成了22%,并有可能在 2025年达到15%。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占率,是由中国电动车相较欧洲车型普遍存在20%左右的价格优势所致。而这种疯狂扩张的势能让一众欧洲车企扛不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如此,凭借全球领先的电池生产能力、原材料供应链和价格优势的中国电动汽车,成为欧盟的“眼中钉”。这也有了开篇提到的,欧盟要求上汽提供自主品牌电动车详细的三电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并未向欧洲出口电动车的上汽大众等合资企业的信息。

其根本原因是,价格更低、竞争力更强的中国电动汽车,不断蚕食欧洲本土制造商的市场份额,让整个欧洲感到恐慌。至于中国电动车价格更低是不是因为供应链更成熟,所以成本控制得好,欧盟委员会似乎并不愿深究,只要它认定是因为“政府补贴”。

可这些成绩是用中国汽车数十年如一日追求技术进步的投入,是用上汽在技术上的创新而非补贴获得的。上汽集团对欧盟委员会的决定深感失望,相关措施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甚至可能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稳定和中欧经贸合作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中汽协13日发文称,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在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信息披露中,罔顾事实,坚持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存在高额“补贴”,对欧盟电动汽车产业带来损害,并拟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性反补贴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汽车产业崛起不可逆

上汽集团在对欧盟关税回应的一份声明中表示,“随着上汽名爵在欧洲市场销量的日益增长,我们正计划将中国新能源技术、绿色工厂引入欧洲。”去年7月,上汽集团已经宣布要在欧洲建立首座工厂开启本土化生产,彼时正在进行选址工作。

面对欧盟对自身加征巨额临时性关税的决定,上汽MG的表态中并没有抱怨,而是始终坚持做自己的产品,用积极正向的态度去应对挑战。在6月13日发出的最新声明中,上汽MG提到:未来我们坚持打造全球品质全球车的的决心不变,坚持代表中国高价值汽车走向世界的决心不变,坚持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决心不变!

欧盟本次针对中国车企的临时反补贴关税政策一出,立马引来了中西各方机构尤其是车企的关注,其中,也不乏诸多反对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奇瑞汽车副总裁兼欧洲业务总裁张建表示,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政策会对出口业务造成一定影响,奇瑞在欧洲本土生产汽车,此举有助于减轻加征关税所带来的部分影响。

大众汽车集团认为,欧盟做出这一决定,对欧洲尤其是德国汽车行业来说弊大于利,此举也可能会招致严重的报复行动。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则表示,宝马坚定不移地支持贸易自由,“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加征关税将会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同时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贸易保护主义势必引发连锁反应:以关税回应关税,以孤立取代合作”。

梅赛德斯-奔驰CEO康林松更是直接呼吁:需要进一步降低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关税,以鼓励欧洲企业做得更好。匈牙利、挪威的相关组织也对此表示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宝马品牌下的电动SUV 宝马iX3 参数 图片 )就是在中国生产并出口到欧洲。欧盟这一政策所影响到的并非只有中国车企,同样也会波及欧洲汽车制造商,例如宝马品牌,在中国生产汽车,反过来出口到欧洲销售,而关税的上调将导致其生产成本上升。

“欧盟本次关税政策也可能引发中国对欧洲汽车产品的反制,这也是为何德国的几大汽车集团‘不支持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原因。这些欧洲车企在中国的存量市场空间很大。如果中国选择反制,他们的日子会不太好过。”业内人士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