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大凉山商业研学支教乱象引发社会关注。据媒体报道,一些研学机构利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的孩子们作为“噱头”招募“支教志愿者”,推出所谓“7天收费万元就能拿到志愿者公益证书、乡村助学研学报告”的研学项目。

“公益支教”变味为“商业研学”,而“被参与”的大凉山孩子们奔波于各类“公益课堂”“免费夏令营”之间,成了商业研学的“道具”和“背景板”。这一现象被曝光后,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当地迅速反应。6月11日,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出台相关文件,在全州范围内严查以“支教”名义进行的各类“研学”和“公益”活动。

6月18日,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公布凉山州各级教育部门社会支教监督举报电话,进一步加强对全州社会支教、短期支教研学的行为规范管理。

官方发文严查利益链

“商业支教”进黑名单

据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政府方面消息称,当地迅速组织相关部门摸排,相关情况如下:

(一)州教育体育局排查情况。6月10日,州教育体育局第一时间通知县(市)教育部门对相关情况进行全面排查。6月11日、6月13日先后两次印发排查通知,将严查“支教研学”商业行为列为重点。经摸排,凉山各级教育部门均未制发志愿者公益证书、出具助学研学报告。2023年1月至今,全国各类社会组织或者公益机构到凉山开展的短期支教活动共有57项,其中35项活动向县市教育部门报备,有22项未报备。

(二)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排查情况。组织在我州注册的51家旅行社开展专项排查,尚未发现开展与“公益支教”相关的游研学业务。

(三)州民政局排查情况。州、县两级民政部门完成167家社会组织摸排工作,未发现有社会组织组织(参与)支教、研学等活动。

接下来,当地将进一步积极落实以下工作措施:

(一)持续深入摸排。由州教育体育局牵头,与州文化广电旅游局、州民政局、州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再次对全州社会支教研学活动进行摸底排查,明确摸排对象、范围、方式及部门职责分工,持续动态摸排确保全覆盖无遗漏。

(二)启动专项整治。由州教育体育局、州公安局牵头,州市场监管局、州文化广电旅游局等部门配合,启动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虚假支教、虚假宣传等恶劣行为,狠刹各类乱象。

(三)严格规范管理。落实社会支教活动审核、接收、派遣责任,重新审核暂未开展的支教研学活动信息,对存在收费的商业行为及时叫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一步完善社会支教管理办法,强化社会支教活动的规范管理。加快启用“社会捐赠和支教管理备案网络平台”,全面提升信息化监管能力。

(四)强化社会监督。通过公开举报电话等方式加强社会监督,依法依规处理打着公益支教、研学旗号非法牟利等行为。

规范社会支教

凉山公布监督举报电话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州社会支教、短期支教研学的行为规范管理,凉山18日向社会公示了州各级教育部门社会支教监督举报,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0834—3222166;

西昌市教育和体育局:0834—3280472;

德昌县教育和体育局:0834—5286565;

会理市教育和体育局:0834—5622242;

会东县教育和体育局:0834—5422612;

宁南县教育和体育局:0834—4575499;

普格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0834—4775095;

布拖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0834—8531214;

昭觉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0834—8333190;

金阳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0834—8733205;

雷波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0834—8822149;

美姑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0834—8242159;

甘洛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0834—7812339;

越西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0834—7612113;

喜德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0834—8677118;

冕宁县教育和体育局:0834—6730936;

盐源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0834—6366036;

木里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0834—6522129。

采写:南都记者吕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