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打响反击第一枪,为何中国反制将是疾风骤雨?德意争相访华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 徐吕笛

编辑| 昭明

美国可以制裁中国华为以阻碍中国科技的发展,欧盟如今也忌惮中国发展的速度,在今年6月12日突然宣布将制裁中国电动汽车。

面对这些西方主义的恶意抹黑和漫无边际的制裁,我国商务部终于在6月17日打响了反击制裁的第一枪,而这一枪也让G7几个成员国争先恐后要来中国谈一谈。

中国速度令欧盟害怕了?

恐惧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速度,欧盟在2024年6月12日突然宣布,准备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加征关税的强硬措施,这一决定预计将在今年7月4日正式生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盟方面给出的理由是中国“恶意”降低电动汽车的售卖价格,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从而扰乱了市场秩序。

看来欧盟这是下了狠心,因为此次加征关税的幅度相当之高,对于不配合调查的相关公司,最高将加征高达38.1%的关税。

而对于配合调查的中国公司,关税则相对较低,只有21%。这样“人性化”的征收看似很合情合理,实际上欧盟对于在中国生产的特斯拉汽车则采取了“额外照顾”的态度,将会另算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明显的针对性和歧视性做法,不仅引发了中方的强烈不满,也让外界对欧盟的贸易政策产生了质疑。

这一针对中国的举措,无疑是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恶意制裁。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在技术创新、市场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重要力量。

中国电动汽车进驻欧洲,也给欧洲人民带去了实际的优惠。欧盟却以所谓的“扰乱市场秩序”为由,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加征关税,这不是制裁中国又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作为欧盟的重要贸易伙伴,欧盟此次加征关税的做法,不仅会影响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还会对双方的合作关系造成不利影响。这不仅不利于中欧双方的共同利益,也不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中国电动汽车近几年的发展着实亮眼,有些电动汽车公司不仅成了民族品牌,甚至还走出国门,成了国外大众备受追捧的汽车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在欧洲取得不错的发展,自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出口额度的增长不仅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更是给我们做了一波好的宣传。

说到宣传,欧洲一直以来都以丰富的饮食文化闻名于世,其中肉制品更是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优质的原材料和严谨的品质控制,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

在欧洲,肉制品从原材料的采购到加工过程的控制,再到成品的检验,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这种品质控制体系不仅确保了欧洲肉制品的品质,也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是因为欧洲肉制品有着高品质和独特的口感,使得欧洲各国在肉制品的外销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无论是亚洲、美洲还是非洲等地区,都可以看到欧洲肉制品的身影。尤其是中国,更是欧洲肉制品的一大外销国之一。

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不断增长的消费水平,为欧洲肉制品的出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在一些特殊部位的猪肉产品上,如猪耳朵、猪蹄等,这些在西方国家并不太受欢迎的部位,在中国却因其独特的口感和烹饪方式成了餐桌上的佳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如今,面对欧盟的恶意制裁。我国商务部也在6月17日对外声明将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当然,除了猪肉产品外,欧洲乳制品也是我国进口的重要商品之一。欧洲乳制品以其优质的奶源、先进的生产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标准,在中国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面对欧盟的恶意制裁,我国也将对欧洲乳制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以维护国内乳制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其对抗不如寻求共同合作

欧盟做出了违背全球化发展的决定,而前几日召开的G7峰会上,个别参会国也针对中国的发展准备了相关抹黑的话术,比如说中国“产能过剩”、存在“不公平竞争”、与中国合作等同于“经济胁迫”。

当G7峰会刚刚落下帷幕,国际社会的目光便转向了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的下一项重要行程。据报道,梅洛尼在6月16日表示,她将在未来几周内亲自访问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作为本次G7峰会东道主的意大利之外,德国总理罗伯特·哈贝克也紧随其后,给出了一个明确的访华时间,他将会在6月19日踏上中国的土地。

这一连串的访华表态,无疑彰显了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而G7两个成员国的总理纷纷选择此时访华,显然是出于对经济的深刻考虑。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各国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意大利和德国来说,与中国开展合作交流,不仅有助于促进双方经济的共同繁荣,还能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通过深化合作,两国可以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现互利共赢。

事实上,中国无论是与意大利还是与德国的合作,都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双方都可以进行广泛的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中国也一直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合作共赢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中国愿与各国一道,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G7成员国的总理们选择此时访华,是对中国的一种认可和支持,是对全球化的一种积极回应。他们也希望通过与中国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造福各国人民。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2024-06-16 10:38《德副总理被曝下周将赴中国,德媒:预计会“激烈磋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中晨报2024-06-16 17:19《“计划未来几周内访问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财经2024-06-18 11:02《发改委回应欧盟对自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坚决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