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社工专业和工作遇冷的同时,有关社工和社工证的话题,却热度颇高。

在社交媒体或搜索引擎上搜索“社工”,高频的搜索词条是“社工证报名时间”“社工证考取需要什么条件”“社工考试题库”。

进入某培训机构的直播间,主播正介绍着“考社工证的七大好处”,其中不乏“20多个就业方向”“堪比公务员”“每月领取200-800元补贴”等诱惑字眼。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我们所采访的几位一线社工中,到手工资没有人超过4000元。一位社工工作5年,工资只涨了400块。问到其他同学为什么不选择社工的工作,统一的回答就是“钱太少了”。

那么,一线社工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她们每天在面对着什么?

支撑她们继续这份工作的是什么?她们自己和身边人如何看待这份工作?这些00后未来又将如何选择?

以下是关于一线社工的真实故事:

文 | 姜涛

编辑 | 卓然

许敏(女生) 1999年出生 2021年毕业于某双非大学社工专业

我是主动报的社工专业,当时也不了解,就搜了百度百科,说以后考公务员会用到。我2017年入学,是学校社工专业最后一届毕业生。2012年专业设立时还有两三个班,到我们这届只有一个班,24个人。现在还在从事社工工作的,差不多五六个人。

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家乡城市的一家物业公司上班。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服务好业主,以及向他们收物业费。很多业主不分青红皂白地就会骂我,我情绪很不好,收不到物业费也会被扣工资,工资只有2000多一点。

尝试之后,我还是想回到社工行业。无论是社工的理念还是工作方法,我都很认可。22年4月,我看到一个区的社工服务总站在招聘,就去应聘了。那是个两年的项目,我参与了后一年半的工作。

很多政府的社工站都是包给社工机构运营,我就是属于社工机构。双方一般是一年一签,项目的资金会分成几部分,包括社工工资、活动经费、机构管理费等。对应的,机构要完成项目指标,比如打多少电话、去多少次家访、展开多少次活动。

其中活动经费至少要占60%,社工工资不得超过40%,机构管理费在10%左右。我当时的工资3500,加上五险一金,一年要五六万。所以我们说,一个项目要有20万,才能养活一个社工。

我刚去这个站点的时候,算上我有3个人,但项目结束时,就剩我一个人了。另两个女生一个回家带孩子,一个回家生孩子了,她们大概率不会再回来做这份工作了。区里也没有继续跟我们机构续约,我就到了省会城市,这里机构的项目比较多。

在家乡我深入跟进了六七个特殊家庭,有的家庭只有老人和小孩,有的家庭是残疾妈妈带着两个孩子,这种家庭每隔两周就要去家访一次,给她们对接社会资源,有的是生活用品,有的是学习用的文具,有的是帮他们卖农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许敏为特困老人发放暖心冬被

这种通过物质支持能解决的个案,还算比较好的。现在我遇到一个个案,一个六岁的小朋友,因为爸爸妈妈没有结清他出生时医院的费用,一万多块钱,孩子没有出生证明,就无法上户口,也无法上学。我已经跟进半年了,还是没有任何解决办法。

事实上,这个情况已经持续6年了,街道的工作人员也一直没有办法。

我了解情况后,跟慈善会沟通过,但这个妈妈没离婚就和爸爸在一起了,涉嫌重婚,不符合他们募捐的规定;我又去跟医院沟通,医院没有费用就是无法出具出生证明;我也去派出所问过,户口和出生证明也是环环相扣的。

我也给他爸爸妈妈介绍过工作,但他们就是不愿意去干,我每次去他们家里两个人就是在打牌,打电话过去也都是打牌的声音。

我见过孩子,我问他会不会写字,他说不会,他说自己特别想上学。他问我,为什么哥哥姐姐有作业写,我没有。

那个时候感觉特别无力,发现社会和上学教的不一样。我们社工的课程里,讲遇到情况要去链接资源,要去求助,比如向政府、向基金会、向各种组织。但现实你发现试了一圈都没用。

我现在的工资是4000,我们这一行的工资就是比较低的,没有办法。社工给我带来最大的帮助,是对自我的认知和成长,我们也有相应的课程。

我童年的经历,其实跟我接触的服务对象蛮像的。我从小就是留守儿童,长大了父母也不在身边。

我没有学这个专业前,无法理解父母为什么一定要把我留在家里,经常跟他们吵架。学了社工后,发现我能理解他们了,明白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去挣钱,跟自己心里的小孩说去理解他们、包容他们。我做这些事情,服务了别人,也治愈了我自己。

我觉得我现有的这些,其实是已经是最好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许敏带留守儿童做手工

我在大四也面试过其他工作,比如房产销售,我也做过物业,父母也劝我考公务员、教师,但工作两年多下来,我还是觉得社工最适合我。

毕业时,班上24个人只有我在做社工。疫情之后,反倒有四五个从其他行业转回来做社工的。他们之前尝试做教育、做人力,也有自己创业的,但后来还是决定做自己最熟悉的工作,并且社工也比较稳定。

做社工这么长时间,最难的一件事是学会放手。我是不太愿意放弃的那种,一定要全部的方法都尝试遍了,我才会放手。

我大一时参加过一个香港公益机构组织的社工培训,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老师讲,社工要学会尊重别人意愿。

她当时对接一个未成年女孩,劝她回学校上学,结果对方还是跟着一个男孩跑去打工了。她们已经接触两年了,女孩最后还是这样决定,她就说“好,那去吧”。她说该说的风险都说清楚了,那就尊重她,继续关注情况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许敏参加社工培训

社工的理念就是尊重、不批判、助人者自助。随着工作经验的丰富,我也意识到社工不是万能的,它需要很多方面一起把事情完成。社会工作者,它其实是靠一个社会的各个组织去运转起来的,社工只是一个连接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聪(女生) 2001年出生 2023年毕业于某双非大学社工专业

我们班一共60个人,59个都是被调剂过来的,我也不例外。大一下学期可以通过考试转专业,21个人转走了。现在还在做社工的,算上我一共三个人。

我毕业前,很害怕找不到工作。我自己觉得性格不适合体制,学历贬值严重,读研后工资和本科也差不了太多,就想出来先找份工作,看一下真实的社会是什么样。本专业的社工,自然就是最对口的。

我有两段项目经历,第一段是在一个新一线城市,第二段是现在,在一个四线城市的县城里。我更喜欢在城里上班,但因为项目人员调整,我只能来到县城。

两段经历很不一样,在城里链接资源很方便,比如心理咨询师、法律援助、就业帮扶,都很容易找到。但在县里,大家对社工的了解很少,活动参与性也不高。办活动请老师很难请到专业的,活动场地也很小。

这种城乡的资源差距,我在上学的时候就见识过。

我专业的方向是老年社会工作,我们会去养老院开展活动。宿舍六个人,三个人去城里的养老院,三个人去镇上的。城里的私立养老院有专门的活动室、书法室、绘画室。一个房间里住两个老人,中间会有帘子拦住保证个人空间隐私。有电视看,有小花园可以散步。

这些都是室友给我讲的,她们开展活动也很顺利,场地物资什么都不缺。我和另外两个舍友,去了离学校二十多公里的镇上的养老院。我们要花两个小时,转两趟公交车,下来还要走半个小时才能到。

这是一家政府出钱的养老院,由一个公司负责运营。那里有30位男性老人,年龄基本在70岁以上,他们都是五保户,多数也都没有家属管。他们告诉我,自己从来就没有吃饱过饭。早上只有稀饭,或者说米汤,米很少,一个人只有一碗。没有馒头,也没有包子。

养老院会给每个老人每月发30块生活费,但这根本不够,所以有力气的老人要干活。养老院外面有地,他们需要去种菜、除草,种地一小时只有一块钱,他们自己吃的也是这些菜。

还有两位老人是瘫痪在床的,没办法翻身和起身,找别人翻身或者上一次洗手间,要花5块钱。30块钱意味着一个月只能找六次。

我们去的时候是冬天,他们衣服都是破洞的,鞋子穿的是烂的拖鞋。他们说洗澡只有冷水,冬天也只有冷水。有一个院长,负责看着他们,他当时轻描淡写地说,人死了,直接通知家属,火化了就行了。

因为疫情原因,我们两个多月断断续续去了四五次,就去不了了。我们会带他们做游戏,他们也很开心,但其实他们最需要的是厚衣服,是生活费,作为学生我们给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王聪和同学带老人们做游戏

这次经历很影响我,我做社工后,就特别注重找资源。

我们这边村里留守儿童特别多,家家户户离的有些远。我会请外面的老师来,给他们开展一些主题活动,比如手工、绘画、电器小实验,让他们远离手机,在现实生活与人建立关系网。

还有一户老人,儿子入狱了,儿媳也跑了,就这个爷爷和两个孙子一起生活。爷孙之间沟通很不好,孙子很叛逆,早就不上学了。

我就想办法找企业,帮孙子找工作。我们还有义剪活动,从外面找理发师,我也带着这个爷爷去免费理发。爷爷在现场拉着我的手,说真是太感谢你了,你们真的太好了,笑得很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王聪组织的义剪活动

之前这里的人根本不知道“社工”是什么,会防备着我。我去上门走访,他们会通过猫眼来看,你跟他聊天,他不会回应你,或者说“你走吧,我不认识什么社工”,或者开了门看你一眼,就把门关上了。

我在这里待了快一年了,一个月会办三四场活动,入户走访5到10家,打50多个电话。慢慢的,他们也放心让我进门了。来社区办事的时候,还会到办公室看一下我,有时候还会拿些吃的过来。感觉赢得了信任,很有成就感,也很欣慰。

不过我未来应该会寻求转行的机会,这份工作有点消磨青春。

我和很多同专业的同学交流,大家都说社工留不住人才。我们的工资真的没法维持基本生活了,到手也就3000块出头。

我们也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读了本科出来,工资不如去饭馆当服务员。我有个工作了五年的同事,就涨了一次薪,只涨了400块钱。

我们机构的晋升和涨薪制度也很模糊。大家都说是能者居上,但好像现在是按照在机构待的年限来算,呆的越久,职位才会升高。涨薪也不是说年限到了就可以涨,你要提出申请,你的领导要同意。领导同意之后,还要跟其他的领导开会商议。

还有的事情,会冲击自己的价值观。我们是社工,但我有的同学还要处理很多行政工作、党务工作。

她每天要写日报,每周要写周报,白天做活动的话,晚上也要做报告,经常通宵工作。如果日报没交,就会扣工资,她有时候真的忙不过来了,一个月到手就2000多。

她的老板也会压榨她,给她不停打电话,她压力很大。开会时还会批评她,否定她的努力,PUA她。她工作半年,身体快垮了,西药和中药都有尝试,但不管用,她就提出了离职。

那个老板还把她的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泄露了出去,有一些社区居民找到她家,问她为什么不处理事情。经过这些,她对社工行业失望透了。

在社工机构里,被压榨和加班是常态。有一个同学,经常加班熬夜工作,但工资到手有七八千。还有一个同学,问我工作害不害怕,她从周日晚上就担心下周一开会被骂,项目进度慢会被骂、效果完成度不如预期也会被骂,她每天都活在恐慌中,过年的时候就辞职了。

我同学做教培,一个月可以赚到一万二三,我接近半年才会挣到他们一个月的工资,我觉得书好像都白读了。

父母说你天天这么忙,才拿3000多,我们的工资都比你高的多。一个同学来我们机构应聘,面试完问我,“为什么你工资那么低,还做得下去?”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她之前是在一个小机构,每个月到手都有4500。

越聊越觉得好像没什么值得的东西,做伤心了,麻木了。

现在我就想趁35岁下岗潮之前,多赚点钱。无论是多累多脏的行业,只要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只要能赚钱,加班、熬夜都可以,但一定要让我的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策(男生) 1999年出生 2022年毕业于某大专院校社工专业

我们学校在长沙,社工专业是比较有名的,整个专业有280多人,很多四川的社工机构都会来我们学校招人。我是四川大凉山人,2021年被学长推荐到目前这家机构实习,就开始做我家乡的项目。

凉山这边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物质贫乏,所以我们链接的多是实际的资源。比如小朋友交不起学费,就链接助学资源;老人的话,我们一般就是送衣服和鞋子,来源是企业捐赠,或者城市里淘汰的衣服再利用。

碰到有心理问题的个案,就很难解决。

这里大多数都是彝族人,比较信仰毕摩文化,思想观念和城市里不同。语言也是问题,凉山州主要有四种方言,我虽然也是凉山人,但和他们语言都不通。我刚来的时候也是慢慢学,他们说一段话,我可能只能听懂一两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史策入户了解居民情况

我碰到最复杂的一个个案,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是有躁郁症还是自闭症,没法跟别人接触,只跟着爸爸,别人和他互动,他就会躺在地上哇哇大哭。他有语言功能障碍,你跟他无法交流,有时候我说话好像他能听懂,有时候好像又听不懂了。

他这样的情况是没法上学的,我们当时跟成都的心理专家沟通,就制定了一个方案,每周三和周四带一些识字卡片,还有益智类玩具过去,给他辅导一下。他有时候会对这些东西好奇,但玩个一两分钟就跑开了,你再拉他过来,他又会大叫。

22年的夏天,我连续去了他家两个多月,每周两天,每次两个多小时。孩子慢慢有些变化,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在这个县的项目结束后,我还特地去了他家一趟,之前他都会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不给他他就哭,现在他在行为上接近一个正常孩子了。还是挺欣慰的。

在凉山做社工是很难的,因为地方政府没有钱,都是省民政厅拨款做项目。凉山州有17个县,我呆过的两个县都是因为要做扶贫搬迁安置,或者要做社工示范点,所以才有钱开展项目。钱花光了,项目也就结束了,我马上也要调回成都了。

我现在做的项目为期半年,这半年我办了81场活动,主要面向的群体就是留守儿童,覆盖了大概50多个家庭。几乎每天我都在上班,一个人要覆盖两个社区,来回跑,就是因为项目经费有限。

在凉山我做了10多个个案,其中有一个案子我印象很深刻。他们是兄妹,都是12岁,爸爸妈妈都去世了,爸爸是因为酗酒,妈妈是因为生病。他们分到了一个房子,但是房子里没有大人,他们唯一的亲人是外婆,也84岁了,无法照顾他们,寄居在一个离他们很远的亲戚家里。

他们其实是可以申请孤儿证的,这样就会有补助金,一个孩子一个月有1200元。但他们的妈妈在去世前,有七八年都没有办身份证,被派出所列为了失踪人口,死后也无法出具死亡证明。这两个孩子无法证明双亲死亡,办不了孤儿证,只能办低保。

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就跑了很多地方。我们这边的村上给开了证明,说这个人是在哪里、什么时间死亡的。又去妈妈的老家村里盖章,就连村里的派出所,都给盖章了。但是到县公安局,就说办不了,因为这个妈妈早就被列为失踪人口,意思早就没了。但是却出不了死亡证明。

当时是我和同事一起开车去办的,没办下来,我俩都很受打击,不知道回来如何面对两个小孩。我们很怕他们没有钱,读到初中就读不下去了,他们学习成绩都很好。申请孤儿证无望,我们就给他们链接了一个爱心助学人士,帮他们交学费,会资助到大学毕业。我和同事每周末会给两个孩子补课,一直做了四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史策给孩子辅导功课

有一次女孩说想见外婆,我们就包了一辆车,开了一整天才到外婆那里,沿途都是很陡的路。外婆的九个子女都去世了,现在也是寄人篱下。我们一共带她们去了两次,项目中间去了一次,结束的时候又去了一次。我和这两个孩子感情很好,现在有时间还会打电话。

我的工资是3000多一点,如果是为了钱的话,根本不会做这个行业。我们专业280人,只有30多人在做社工,我们班只有我一个还在做。我父母也不支持我做社工,我们家有农业可以做,花椒和苹果产量很大,一年挣个十几万是可以的。

我呆过的这两个县,是凉山州最贫困的两个县,作为一个凉山人,肯定要回来。我学的是这个专业,还是希望能在这边做深一点,多贡献一点。

我做了两年社工,能帮助到更多人,心里特别开心。现在去成都,也是跟别人多学习一下,后面发展好的话,凉山这边应该还会有项目做,我还会回来的。

尾声

我们采访的几位00年左右的社工,她们的同学目前从事相关工作的,不到10%。一名受访对象2017年入学,那是该校设立社工专业的最后一年,因为主动报考的人数逐年减少。

各种培训机构的直播间却在大力宣传考社工证的七大好处,他们的话术大多是就业方向广、稳定、能多领取补贴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如果你抱有这样的目的报考社工,最终的结局大多是走向失望的。

成都爱有戏是一家成立于2009年的社会公益组织,其高级社工师刘琴告诉我们,她们招聘社工,首先会询问家里的情况,如果对方没有“后顾之忧”,或者家境较为殷实,在同等能力下她们会优先录用。

讽刺的是,随着中央社会工作部的成立,以及培训机构对社工证的推销,向刘琴咨询如何考取社工证的人越来越多,“多数都是想考证拿笔钱就走的”。许多省市为了激励社工人才涌现,为考取社工证者设立的一次性奖励,就这样被滥用。

无论是哪种工作,都很难只通过一个简单的资格证帮助你走向所谓的“人生巅峰”。我们希望,无论是即将面临高考填报志愿的准大学生,还是面临转型择业的职场人,在你们做出选择时都需要更多了解这份职业背后的汗水和意义。

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最对得起自己的选择。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均采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