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最近聊到香港电影的票房问题。

一部质素颇高、口碑过硬的《九龙城寨之围城》,内地票房止步七亿关口,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又似乎觉得,理所应当。

进而有了这样的观点,香港电影,破不了二十亿票房。

具体描述则是,“你今天就是让梁朝伟刘德华年轻20岁,然后香港再用他们两个,拍出比《无间道》还要出色的香港电影,我还是坚定的认为,不可能破20亿票房,《无双2》质量再升一个档次,还是一样的破不了20亿。”

这当然是不容置疑的现状。

然个人以为,世界不会一成不变,华语电影的未来,还尚不可定论。

而实际上,曾经有一场泼天富贵,摆在香港电影的面前,若在彼时,香港电影能鼓勇再起,二十亿票房,或已收囊中,甚至尚可,持续走高。

惜乎或因时运,又或因选择与错误示范,这场“富贵”,就这样被放任流走。

令人扼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定一个坐标。

2018年10月18日,电影《无双》。

这一天,香港电影《无双》,在内地市场冲破十亿票房,同时也就是,一场泼天富贵,摆在香港电影面前的时刻。

庄文强兴奋喊出一句,港片未死。

而在这一刻,港式商业电影在内地电影市场的声望,抵达了顶峰。

可能有人会感觉疑惑。

以商业票房而论,紧接着《无双》上映的《扫毒2:天地对决》、《拆弹专家2》和《怒火·重案》,票房成绩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何《无双》反而是顶峰?

这个问题,涉及另外一个概念,“加分”与“减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概念很简单。

好电影“加分”,不好的电影“减分”。

至于谁在“加分”,谁又在“减分”,话题或相对敏感,就不在此多费唇舌,如果是熟悉港片的影迷,心里自然有杆秤。

而如果这么说一句。

在上个十年,《寒战》与《无双》,可并列争雄“最佳”影片,有异议者,或并不多见。

逻辑与话题,自然就回落到,前文所述的“泼天富贵”上面。

从《寒战》开始,香港电影的气势开始拔升,票房则越过两亿,步步上行,至《寒战2》上映,更一举跃升至逼近七亿关口。

此时,如果不考虑香港电影人主导的作品,内地影片的顶格表现,也仅堪堪十亿。

当然,仅仅一年之隔,内地电影在《战狼2》的带动下,出现了第二次票房“裂变”,以《羞羞的铁拳》为标志,正式冲破二十亿票房关口,自此一马平川。

香港电影的“领袖”,则正是《无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巅峰即拐点。

前文提到,紧接着《无双》上映的三部电影,也即《扫毒2:天地对决》、《拆弹专家2》和《怒火·重案》,在票房数据上略有进益。

但就影片本身品质来讲,并不能至上乘层次。

再观彼时。

在2016年就拟启动的《寒战3》,一直只闻楼梯响,梁乐民单飞开始筹备《梅艳芳》,陆剑青销声匿迹。

《无双》之后气势大盛的庄文强,捡起“香港奇案”题材,放出风声,要拍一部《金手指》。

邱礼涛一个人当八个人用。

翁子光拍毕《风再起时》,剪了又剪,删了又删。

麦浚龙一部《风林火山》,更是极尽各种拖延之能事,似乎誓要“语不惊人死不休”。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从《边缘行者》、《神探大战》、《明日战记》,到《风再起时》、《扫毒3:人在天涯》、《暗杀风暴》、《爆裂点》、《潜行》和《金手指》,无一不崩。

可称一泻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当下此时。

先是小成本商业片《临时劫案》,于冷档破两亿票房,口碑虽有撕裂,但总体品质尚可,尤其郭富城的表演,很是加分。

算是给港片扳回一局。

再到《九龙城寨之围城》,入驻五一,以《无双》之后“最强口碑”港片之姿,拼杀至今。

纵然最终票房或不够理想,然以质素和口碑而论,虽败犹荣。

有人说,它是在为过去两年的港片们“还债”。

深以为然。

至于《谈判专家》这种形同“鸡肋”的电影,不提也罢。

另外一部邱礼涛作品,也即英皇大片《海关战线》,虽已官宣提档,但目前热度可谓相当低迷,只能说一声“好运”了。

而从“还债”开始,又是一个新的轮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回到《无双》彼时。

为何说,在这一刻,港式商业电影在内地电影市场的声望,抵达了顶峰?

前有《寒战2》逼近七亿,续作《寒战3》,一跃而为影迷所期待的盛事,就连香港警队高层都翘首以盼。

至《无双》大破十亿,风云再起。

在它的背后,是《英雄本色》的情怀、《风云雄霸天下》的质感,是《无间道》的宿命、《功夫》的化境、《黑社会》的气质,是《投名状》的磅礴与《十月围城》的侠肝义胆,乃及《寒战》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而若在彼时,安乐影业鼓勇再创《寒战3》,庄文强携手英皇、周润发和郭富城,再作《无双2》,以前作声威与基调为凭,有没有可能,一战惊天?

易如探囊取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秦左丘明所著《曹刿论战》的故事,或人尽皆知。

其核心在于,一鼓作气。

然很可惜,香港电影并未抓住是次契机,接踵而至的反而是品质与口碑的持续跌落,直至《九龙城寨之围城》,才正式回暖。

而在未来,港式商业电影若欲重振,需重拾精彩。

故事可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