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在强制执行阶段,网络拍卖较为常见,但你是否知道,在进入执行程序前的阶段也可以引入拍卖平台处置资产?

近日,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法院采取“执前解纷+自行网拍”模式,成功化解一起借款合同纠纷。这是四川法院首次在进入执行程序前引入网络平台协助当事人自行处置房产并化解纠纷。

当事人可在进入执行程序前通过平台进行房产大数据即时评估、和解协议同步上链、全网流量推送、法院全流程监管等自行处置房产。

这种高效便捷的操作充分获得了当事人的信任,从而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也为法院在进入执行程序前资产处置类纠纷处理提供了新思路、新通道。

金融借款未按约清偿引发诉讼

2023年,家住南充的杨某因拖欠银行贷款未按约清偿,被诉至法院。法院审理后判令杨某清偿借款本金34万元及利息。判决生效后,法院对杨某用于抵押贷款的房屋采取执行保全措施。

按过去的习惯,下一步就由胜诉方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并由法院对保全查封的房屋进行司法拍卖以清偿债务。

不过,简单地将矛盾后移至执行阶段,拍卖房产往往周期长、费用高,诉累不轻,有时甚至会出现各方当事人矛盾情绪激化等问题,甚至可能引发执行异议、强制腾退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行协商一子落执前处置全盘活

难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顺庆法院秉持便民利民的理念,积极组织双方当事人协商和解,探索自行处置抵押房产新模式,最终一致确认在法院的监管下由当事人共同委托第三方机构在淘宝平台上公开拍卖抵押房产:银行和杨某遵循“依法变价,坚持公平、公开、公正;财产价值最大化、效率和成本相结合”的原则协商好拍卖参考价(不低于网络询价金额40.7万元)。第三方机构根据双方的协商内容出具拍卖公告交由法院审核并在淘宝网拍卖平台挂拍后利用大数据平台的优势,向有意向购买抵押房产的不特定的第三人推送拍卖信息,吸引更多的意向竞买人关注和参与。

最终上述抵押房产于2024年6月13日予以网络挂拍,成为全省首起在进入执行程序前由法院监管下的当事人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拍卖平台公开拍卖房产的成功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模式创新聚合力提质增效助事了

在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前,由法院监管下第三方平台拍卖,在快速高效实现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内的债权人的胜诉权益的同时也维护了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法院的监管能够确保自行处置在法律框架范围内运行,不损害各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在推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的同时降低了当事人的办事成本,让当事人既感受到了司法的“力度”,又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

相较于传统执行模式,“执前和解”加“第三方公开拍卖”的新模式节约了司法资源,实现了提质增效。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和解,不再进入法院强制执行程序,直接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拍卖平台公开拍卖,减少了法院的事务性工作。同时,各方当事人共同推进拍卖,有效促进涉案资产快速妥善处置变现,极大减少事务处理的时间,提升事务的处理效率。

从执源治理的角度来说,执前自行处置减少了进入法院的执行案件的数量,减少了法院执行的工作量,是一种有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执源治理的方式。

执前解纷+自行网拍”模式 推动矛盾化解

在本案的处理过程中,人民法院转变思路,创新化解矛盾方法,采取“执前解纷+自行网拍”处置模式,妥善处理该案。

具体来说,该模式主要分为“四步走”:

一是明确争议。在当事人存在争议的案件中,法院应与当事人积极沟通,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为后续资产处置奠定基础;

二是引入平台。法院执前可引入淘宝资产自行处置平台等相关平台,向各方当事人讲解“自行拍卖”平台的操作流程及优势;

三是化解纠纷。当事人与平台协商后,授权平台对资产评估拍卖,促成各方达成一致,同时将相关文书和房产信息等同步上链;

四是转变角色。此类案件中,法院的角色不仅仅是简单的“办案者”,更是“监管者”。法院运用第三方平台,对处置模式的全流程进行监管。最后,在法院的监督下,各方按照签署的协议约定发放房款。

下一步,顺庆法院将以此次模式创新为契机,持之以恒贯彻“如我在执”司法理念,锲而不舍拓展司法便民新场景,加大财产处置力度,创新执源治理机制,推出更多优质拍品、探索更多便民举措,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