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历经千年流传, 涌现出很多书法名家,留下了很多书法巨作,刻于甲骨、巨石,铸于钟鼎上的文字,让千年以后的人们依旧能够看到文字最原始的面貌,一睹古人智慧的结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传承千年,演变出多种字体,大致分为五体:篆隶楷行草,细分又有大篆、小篆、隶书、章草、行书、楷书、小草、大草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种书体都有经典书迹传世,比如大篆的《散氏盘》、《石鼓文》,小篆的《泰山碑》,隶书名碑《张迁碑》、《礼器碑》、《西狭颂》,章草《急就章》,行书《兰亭序》,楷书《麻姑山仙坛记》,小草怀素《千字文》、王羲之《十七帖》,狂草怀素《自叙帖》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都是各种书体当中的巅峰之作,如果要找一本帖来代表书法,代表中国书法的最巅峰水平,那么非颜真卿的行草书《祭侄文稿》莫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49岁时为追祭从侄颜季明所做的祭文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天宝14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谋反,颜真卿及胞兄颜杲卿率众抗敌,成为河北地区抵抗叛军的主要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期间颜杲卿及其子颜季明均遭叛军所害,尸骨无存,多年以后,颜真卿派人寻得颜季明首级,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难自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祭侄文稿》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由于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贵在自然纯真,直抒胸臆是第一难事。《祭侄文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坦白真率,以真挚情感驱动笔墨,激情之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个性之鲜明,形式之独异,均开历史之先河,是书法创作述心表情的典型,体现出艺术家无与伦比的魄力和胸怀,也对后世书法创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祭侄文稿》于书法艺术价值之外有着更为独特的价值,一是《祭侄文稿》为墨本真迹,并且保存完好,流传有序,真实性毋庸置疑,是研究颜真卿书法的重要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是《祭侄文稿》背后有一段重要的历史史实,对于历史研究颇具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是《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留下的唯一没有争议的墨本真迹,颜真卿被尊为“亚圣”,可与王羲之比肩,王羲之真迹无存,颜真卿此作更显宝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重要的是《祭侄文稿》非是闲情逸致所作,也非抄录,是颜真卿极度悲愤下的第一手稿,最真实的情感融合极高的书法造诣,成就了这篇无以伦比的旷世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