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月20日是文坛巨匠艾芜120周年诞辰纪念日,今(19)日,“赓续南行精神,承传百年文脉——纪念艾芜120周年诞辰”活动在艾芜故居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艾芜原名汤道耕,1904年6月20日出生于成都清流场(今新都区清流镇),这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作家,著有《丰饶的原野》《山野》《故乡》《百炼成钢》《夜景》《海岛上》《南行记续篇》《夜归》等作品。

此次活动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和成都南行诗书画院主办,旨在弘扬艾芜“南行精神”,繁荣新时代文学艺术创作。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发来贺信,他表示,作家艾芜是我们的前辈,他禀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文化精神,“把墨水瓶吊在脖子上写作”,年青时代便奋勇上路南行,“他写出了远方的人、写出了异域的地理、写出了未被书写过的中国。这是老先生永远值得我们效法的浪漫达观又是高度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方法。”

“艾芜先生的《南行记》中以一个成都人的眼光来观察南行见闻,是一颗成都人的心灵去感受和体会世间悲苦和人生百态。”成都市社科院历史文化所所长冯婵表示,在《南行记》中,不仅能看到无数生活在底层弱小者,也能看到主人公在面对饥饿、贫困、鄙视、欺凌时,始终昂扬的向上的生活信念。“作为故乡,成都为艾芜先生的文学成就,带来了温暖的市井烟火,也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现场首发了艾芜的学生、南行诗书画院院长马安信的诗集《倾听》和报告文学《战斗,岂止在战场》两本新书。《倾听》讴歌了艾芜人生,表达了对艾芜的敬仰和对新时代的赞美;《战斗,岂止在战场》讲述退役军人李小成用无怨无悔的坚守与付出为国争光,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人生的故事。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任宏伟 编辑 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