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河之上》,是河南省巩义市女作家李晓娜(笔名林东)的散文集。细细品读之后,顿感那一行行文字它犹如一缕缕清泉,融入并滋润着伊洛大地。

该书汇集了心情散文、人物传记、史料论文、理论文章等不同题材,收录了作者历年发表的作品如《故园》《京兆王旧事》《荷的往事》等47篇,共计17万字,归类于“故园情怀”“故园人文”“故园史话”三个篇章。

山河之上》是作家深入农村,接触农业,融入农民之间,亲身体验采风过程中爬山的艰难,涉水的困苦,采风的艰辛,写作的劳累。促使她像蜜蜂采蜜一样,深入挖掘每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努力编织成一个富有层次感的完整故事,让人沉浸其中,感受河洛文化的独特韵味。特别是当我们和作家的文章一起融入山河之间,仿佛美丽的故事、鲜活的人物、绚丽的新画卷就在我们身边,等待着我们去探寻、去感受、去创造。

起初看到晓娜送我的《山河之上》散文集,对《山河之上》的书名迷惑不解。阅读书的前言后,使我恍然大悟。原来山河指的是山河故人,是人民大众,山河之上就是人民至上。我突然想起了伟人毛泽东的一句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的动力。”那么山河之上,从微观上讲,就是人民至上,正义之上,爱心之上,慈善力量之上,宏观上讲就是党和国家至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阅《山河之上》全集,作家把触角伸向了平凡的人,他深入基层,听民声,察实情,以调研开路,以写作开局,与人民息息相关的生活作桥梁。歌颂底层的小人物,不惜笔墨,为平凡而伟大的人民树碑立传,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替人民说话的作品,人民才会热爱她,赞扬她,拥护她,爱戴他。我想,这就是晓娜《山河之上》一书的内涵吧。

《山河之上》一书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都离不开故园,综合为六个字:情怀、人文、史话,六颗闪光的珍珠贯穿在一起,形成了一挂美丽的项链。假如把故园作为一棵亭亭玉立牡丹树的话,那么,人物、故事、山、水、花草就是牡丹的枝叶径花,故园的情就是清凌凌的水,故园的爱就是有营养的肥料,水和肥料的滋润,让牡丹根深叶茂,蓬勃怒放。

晓娜的散文,通篇富有情趣感,人物灵动活龙现。故事情节感动人,如诗如歌美语言。不仅含有散文的情趣,而且带有小说的味道,同时又带有诗歌美丽的色彩。

晓娜是一个知识型的才女,在文章里看出,她虽然多愁善感,但重情义。在《山河之上》第一辑《故园情怀》的感言里,已经流露出她的富有情趣感“故园是我们安放回忆的地方,我们每一次的出离,都是心灵上的一次割裂--------对故园的追寻,都只是对回不去的过去的的怀念。”寥寥几句话,便点出文章的内涵和主题。

笔者阅读《山河之上》,体会到有以下几个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致入微的观察,是作家扑捉生活闪光点的手法。晓娜在描写故园时,美丽的田野,亭台楼阁,树木花草,鱼鸭河流,飞鸟树林,景物动物灵动活现。犹如一幅精致美丽的山水画,展现在你的面前,让你细心品读阅赏。如《往昔》一文里,龙兴寺和尚半夜诵经的描写“密密的芦苇,静栖的野鸭,辛勤的田鼠,水畔的青蛙,草菅的虫儿,都曾经在寂寞冗长的夜里,聆听他呢喃的诵经声。”山村的夏夜,本来是植物、动物进入睡眠的时间,万籁俱寂。而在这个时间,老和尚深夜诵经,打破了深夜深山的寂静。经的魅力,作家无直接写出,而是通过拟人的手法,把似睡非睡的植物、动物,沉醉在和尚诵经的音乐里。

人物刻画形象逼真。作者在《奶奶的秘密》一文里描写到“奶奶就是一个普通的小脚老太太,额发抿的一丝不乱,脑后挽成圆圆的髻,用黑色的网兜兒罩着,插着三个银色的u型簪儿。冬天是一身黑色的大襟棉袄棉裤,夏天则是黑色细棉布单裤白棉布上衣,脚上永远是一双尖尖的莲花瓣儿似的黑面靴或单鞋,细廋的脚脖上,绑着黑色的绑腿带儿,白袜子一年四季都要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对人物认真的观察,细致的白描,生动的刻画,把一位地地道道、标标准准、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爱美爱尊严的农村老太太,送到读者面前。读者通过欣赏,不由感到,老太太虽然普通,但从打扮上,可以看出是一个不普通的人,不简单的老太太,同时,也为下文做了垫铺。

在写作中,每一个准确的词语都像露珠一样晶莹闪亮。例如,作者在叙述写奶奶有一手好女红中描写到“绣出的鸟儿俏丽调皮,绣出的花儿艳丽芳香。-----绣品的工具却是一张黄表纸,一根熄灭的香头。奶奶拿着香头在纸上描啊画呀,吹啊弹呀,不一会儿纸上就绽放出了清秀的莲花,娇艳的牡丹,层叠的菊花……”

片段的描述,既简洁又有力,能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整个画面。草叶上的露珠都在闪烁着生命的光辉;每一个朵花的微笑背后都藏着无尽的故事。这就是观察的力量。它能将最平凡的一幕变得不平凡,让文章和细节充满生机。

俗话说,高手出民间,。奶奶一根熄灭的香头,画画弹弹,竟能画出色彩鲜艳的花朵,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作家笔下,奶奶不仅是一个农家妇女,而且还是一个不平凡的艺术家,虽然在最底层,却能像金子一样,闪出光来。《奶奶的秘密》是一篇优美散文,窥一斑而见豹,透视到作者独具慧眼,独特见解,独到之处,独立手法,形象逼真地刻画了奶奶的形象。情节化、故事化,让自己笔下的事有一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悬念感,将奶奶的一生、美丽的风光、高超的艺术都融入其中,增加可读性、抒情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情感是散文的灵魂。散文的魔力在于真情实感。作者将心中情感倾注到文章中,打动了人心。如《山河之上》一文中,读者被作者笔下描绘的那一个个生动故事所感动。一篇好文章,像蜜蜂采蜜一样,在千万朵花中,采回香甜的米来。李晓娜何尝不止?在采写中,她多次深入农村深山,实地考察,与当地老干部和参与陆辉灌区工程的老百姓面对面交谈,写出了感动人心的故事。

在现实生活中,人和自然是对立的,人总是要受到大自然的磨炼,只有能够坚持进行坚强不屈的斗争的人,才能获胜。以更高的热情去迎接大自然的挑战,真实的情感总是最能打动人心。如堤东村党支部书记王润芝,年已过花甲,带领村民兵参加区首会战,去世前叮咛儿子王超接班工地干,孙子王全喜也揹上爷爷使用过的工具,新婚八天便走上工地继续干,一干就是一年,妻子生孩子大出血,王全喜也无离开过工地。读到这里,不由使人感动地眼泪涌出,不由人为王全喜一家的无畏精神、奉献精神所感动、肃然起敬。

常庄村民兵卢耀灿,黑夜暴雨中抢救出国家三根宝贵大木桩,当抢救第四根时,筋疲力尽,竟被洪水波浪打入水中,昏迷冲出二里远,幸亏水性好被河边大树挡住,捡回一条性命。生死度外排除哑炮的赵长庆、闲不着的周新运、一心扑在工地上的房保长、舍己救人的王书庭、赤脚医生赵兴运,鉄姑娘焦芳,工程师郑太山,特别是邢有成,作为修建陆辉灌区的一名负责人,他热情帮助和带领年轻测量人员,翻山越岭,不怕困难,克难攻坚,砥砺前行的无私奉献的精神,齐心建设陆辉灌区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就足以让人感受到人民的平凡、勇敢与伟大。人民,真正的《山河之上》的主人。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涌现出一批铁打铁铜聚的共产党员,众志成城,英勇奋斗,最终战胜了困难,他们是英雄,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人。作家在《山河之上》一文中,挑选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犹如一颗颗珍珠,串联成银光闪闪的项链;一个个故事,成就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长期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具有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把写好新闻的执著也用在了文学创作上,在写历史故事《京兆王旧事》一文中,曾经数十次攀登嵩山之巅,翻山越岭涉沟爬坡,披荆塹棘寻遗迹,搞采访,找线索,搜素材,加之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为此写出了独有的历史资料。《京兆王旧事》里的“元愉的爱情”、“王的传说”、“王的抉择”等,均是没有听说的新颖故事,晓娜硬是给挖掘出来,闪烁在读者面前。撇开对政治的迎合性,从文学的角度洞察《京兆王旧事》,这不失为一巧妙之处,犹若多线索一主题的格局。

《田园深处》里描写陈天然老人绘画的执着:“那雪景美极了,柿树上覆了一层白,远山、田野、沟豁、羊肠小道,都像披上了白纱一样曼妙无比。老头犟脾气上来了,非要去画画。老太太拗不过,认输了,只好自己扛着竹椅子,揹着画架子,搀着老爷子,走出了山庄---------” 这样动静结合的写法,不动声色地引导读者从微观、宏观两个角度,深入品读文章的主题与创作艺术,使文章脉络多层次地清晰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奶奶的秘密》一文里,作者在描写奶奶的勤劳一段末尾的一句“奶奶就像一个陀螺,不停的转啊转啊”。作者以朴素的感情、恰切的比喻、散文诗的语言,衬托出奶奶艰辛的一生,勤劳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不平凡的一生。

作者在《花四奶奶》一文中的几处描写,语言精炼的令人叹服;“家,就像一棵大树,有根、干、枝、叶、果,而我们的父母亲,就是这棵大树”。恰切的比喻,衬托了家的作用,父母的作用。

《荷的往事》里对荷的赞语:“荷是夏天的主题,无荷便无夏。其实,荷花不知她就是夏天。历史上最早初的那枝荷绽放在《诗经》,皆与美人息息相关-------”几句话,便把荷的历史、荷的地位、荷的美丽、荷的作用跃然纸上。

散文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晓娜的散文之所以能够触及读者的心灵,成为读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她的散文中没有夸张的修辞,没有繁复的结构,仅有一颗敏感而又真诚的心。

晓娜是巩义市相当成功而又著名的女作家,我充其量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文学爱好者,水平有限,我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瓮里仅有几粒不饱的瘪米,拙见可能属于无稽之谈,望晓娜包涵。不过,我抛砖引玉,期望高手评论家批评指正,写出高水平的评论文章。

我认为,《山河之上》确实是一本好的散文集,值得一读。同时,期望晓娜写出更多更好更优秀的作品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