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陆

来源:读者(ID: duzheweixin)

导语

一个再出色的人,长期在紧张的人际关系和充满压力的环境中浸泡,也会变得暗淡无光、心浮气躁、歇斯底里。

有人奋斗多年,勤勤恳恳,是单位有名的“老好人”,却仍然沦为“小透明”,不被青睐。

有人年纪轻、经验少,却频繁接到他人递来的“助力棒”,快速走到众人前面。

一个单位里,混得好的,往往都有这3种特点,看看你有没有。

1

过滤“外界噪音”,不纠结

相信大家在工作中多少会听到不舒服的话语,有些话听了会瞬间怒气值爆表,恨不得上前跟人争个高低,比画两下。

这时候你要是沉不住气,就容易活在他人的嘴里,失去自己的判断,被别人掌握主导权。

聪明人,会自动过滤无意义的“噪音”,坚定自己的目标,朝着既定的轨道行驶。

朋友刚参加工作时,因为还在实习期,毕业院校也一般,常被其他同事安排做各种杂活,时不时还会被嘲讽两句。

他参考前人经验,完善方案,有人嘲笑他在做无用功,让他把力所能及的事干好就行了。 项目初期,他铆足劲儿想多参与、多锻炼,一天到晚打电话,四处奔波拉赞助,却被同事话里有话地评价道:“年轻人就是有活力,到处瞎折腾。”

朋友业余时间考取技能证书,也被指指点点,说他“使手段,吸引领导注意”。 好在朋友没有理会这些闲言碎语,一门心思做自己的事。

周围人实在太过分,他就跑到空无一人的会议室,远眺窗外,让心静下来。 因为“两耳不闻窗外事”,只专注于提升自己,他成功通过实习考核,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

面对单位各种工作以外的烦人事,克制不住反驳欲,就多问问自己:“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好处吗?”

如果没有,那就屏蔽它,左耳进右耳出,或者远离闲言碎语,不接近、不靠近。

别人说什么、怎么说是他的自由,但如何做是你的权利。

主动戴上降噪耳机,掌握前进的节奏,才不会乱了心神,被别人的看法牵着走。

无论前路如何泥泞、弯曲、漫长,都要稳扎稳打走下去,站稳脚跟,插上胜利的小旗。到那时,流言蜚语早已没了踪迹,只有众人羡慕的眼神。

正如那句话说的:“历史只会记得你的作品和荣耀,而不会留下一事无成者的闲言碎语。”

2

熬过 “苦寒天”,有力量

工作里,总有一些人: 被同事说几句,就眼圈泛红,一滴一滴往下掉眼泪,诉说自己有多不容易、多努力。

被客户误解、投诉,就当场跟人理论起来,甚至拍桌子,指着对方鼻子开骂,最后怒甩离职书,一走了之。

看到任务难度大,报告要反复修改,就开始摆烂、磨洋工,催一下动一下,不催不动。

殊不知,这样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困境。因为没人愿意跟这样的“脆皮人”搭档,跟他们一起,办事说话都要小心翼翼,唯恐对方发脾气。

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展现的是医学生的职场面貌,其中有一位选手叫谢旭,初期,护士给他打分偏低,成绩暂时落后,于是被安排留守病房,不能参与带教老师的门诊指导。

谢旭没有大吵大闹,嚷嚷分打得有问题,而是平静接受,独自前往病房,挨个询问患者的情况。 途中,如果遇到查房医生巡查,他会仔细观察记录——对方查房的关注点、跟病患交谈的方式,各病症的临床表现、注意事项等,并附上感悟心得,甚至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力图寻找面对突发病情时的最优解决方案。后期考核中,他全程以流利的英文询问外国病人的病情,得到带教老师的称赞。

有白天就会有黑夜,有暖春也会有寒冬,职场中有光鲜亮丽,也有黯然时刻。

妥善安置委屈,消解负面情绪,扛住不为人知的痛苦,专注投入工作,提升自己的见识,拓宽思维的广度、深度。

不知不觉间,你在面对任何事情时,就都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思考,寻找解决方法。

事事有落实、有回应,执行力强,宠辱不惊,成为靠谱的人,自然能赢得大家的信任。

3

遇事多想一点,善“搭桥”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剩下85%要依靠人际关系。”

工作中混得有声有色的人,常是善解人意但又很有分寸的解语花。 他们容易跟别人沟通,遇事多替别人想一想,做人做事有谱有信,常能搭建起一座座不同的“人脉桥”,连接不同资源圈子,既给予他人便利,也把职场之路铺得宽广,让自己走得平坦。

想起一位网友的分享。

他平时向老员工请教问题,事后会主动送上一杯咖啡或饮料,表达谢意。组织开会,他会提前到达会议室,将空调调到适宜的温度。 别人请他出主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会给出深思熟虑后的建议。

通过这些很有分寸的小细节,他给大家留下了挺好的印象,日常工作中也愿意跟他打配合,偶尔也会帮忙解决一些小麻烦。 他竞聘办公室经理,众人纷纷投下赞成票。 “

多想一点”不是圆滑世故,见风使舵,而是善于换位思考,有利他意识。

润物细无声地对别人的关照,更让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光靠一张嘴搭建的情感大夏,很容易倒塌。

良好职场关系的建立,还是得靠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

4

2024年第7期《读者》上有句话说:“一个再出色的人,长期在紧张的人际关系和充满压力的环境中浸泡,也会变得暗淡无光、心浮气躁、歇斯底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职场是个小江湖,懂得在职场中逢风化雨尤其重要:

提升屏蔽力,过滤外界的噪音;

保持职场韧性,熬过寂寞时光;

遇事多想一点,借力攀登职场高峰。

愿你我都能有过硬的实力,坚韧的情绪复原力,在职场上所向披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hoto by Hudson Hintze on Unsplash

— THE END —

作者:陆陆。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读者(ID:duzheweixin),《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每晚相约,陪你看故事、品人生。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

【必学线上课程】

【全面专业系统的德鲁克管理服务体系】

陪伴企业成长——帮助企业持续管理能力改进

辅导/微咨询/实践工作坊/定制服务

为组织赋能——帮助企业管理绩效提升

线上/线下课程/专题内容

详情请咨询:

电话:010-65101109

微信:13811377374

关注德鲁克中国官方微信,获得更多德鲁克思想与实践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