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德市坚持为民服务、为民解忧,进一步统筹社会救助资源,增强兜底保障功能,让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宣传册明白纸让困难群众更便捷清楚。针对社会救助办理事项多,涉及部门多,困难群众“知道有政策,不知找哪个部门”“不知道救助联系电话,能不能一个电话就能找到救助部门”等一系列问题,该市民政部门依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部门协作机制,牵头协调市残联、司法、教体、工会、医保、住建、卫健等部门,召开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梳理民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等现行救助政策,汇集成册,注明办理条件、申报材料、办理地点、咨询电话等详细内容,同时将低保、特困、临时救助政策办理流程制成“政策明白纸”,通过集中宣传、入户走访、村(居)宣传栏张贴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通过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月活动,共发放宣传册2000余份,制作展板六块。在全市12个乡镇街道,137个村、社区公开栏均张贴了明白纸,积极为群众宣传政策、解答问题。

申请分类认定让困难群众更省事省心。针对困难群众申请救助时需填写一堆不同的表格,手续繁多,往往出现反复申请,反复确认的问题,扎实推进低收入人口“一次申请受理、一次承诺授权、一次审核认定、分类实施救助”,科学设计社会救助申请表单,实现“一次申请、多表合一”。即申请对象提出一次申请,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根据其家庭收支情况、财产状况、困难程度等,分别确认为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其他低收入人口和临时救助对象,最大限度做到便民惠民。今年以来,共新增特困人员179户179人,低保对象335户645人,低收入人口38户72人,开展临时救助484人次,临时救助金额127.33万元。

多元化服务让困难群更暖心贴心。针对物质救助帮扶存在的单一有限的不足之处,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慈善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加快推进“物质+服务”多元化建设,推动社会救助由“供给型救助”向“需求型救助”转变。截至目前,广德市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对城区60岁以上、农村70岁以上低保特困人员、所有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均提供了探视走访、照料陪护、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累计服务26139工单,服务64007.5工时,共开展慈善救助173人次,发放资金70万元。社会救助品牌创建项目“暖心帮把手、爱在桐汭行”共开展活动11场次,服务人员达630人次。(王应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