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拳礼通常指的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用左手抱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不尊重对方的“凶拜”。

礼仪作为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抱拳礼作为一种流传广泛的礼仪形式,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象,而且在不同的场合下,通过左右手位置的微妙变化,也传达着不同的含义。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抱拳礼中左手在上与右手在上的差异,并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抱拳礼的起源

抱拳礼与其类似的礼节称“拱”、“揖礼”,汉族传统礼仪(多见于习武之人)中一种相见礼,源于周代以前,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是汉族特有的传统礼仪。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表达敬意的礼仪,广泛应用于日常交往、节日庆祝、武术交流、乃至丧葬仪式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抱拳礼的动作简单却富有深意,双手相握,拇指内扣,左掌右拳在胸前相抱,两臂撑圆,拳、掌与胸间距离通常为20~30厘米。

这种礼仪既展现了内在的谦逊,又不失外在的庄重。抱拳礼还表示着五湖四海(左手掌五个手指指五湖,击左掌的右手四个手指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手在上与右手在上的区别

吉拜:左手在上

在众多场合中,左手抱拳在上的姿势被赋予了“吉拜”的含义,象征着和平、吉祥、友善等。这一姿势常用于新年、庆典、婚礼等喜庆场合来表达祝福。从文化象征的角度看,左手被视为“文”之手,与智慧、德行紧密相连。

因此左手在上的抱拳礼,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自我品德的展现,寓意着以德服人,追求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全面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凶拜:右手在上

右手抱拳在上的姿势则多用于吊唁、丧礼等较为庄重或悲伤的场合,代表了“凶拜”。在古代社会,右手常与力量、勇气相关联,故此姿势隐含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

在武术交流中,右手背上的抱拳有时也被视为带有挑衅之意,尽管现代社会已极少采用此意,但仍提醒大家在特定情境下需谨慎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抱拳礼在武术界不仅是简单的问候,更是武者之间相互尊重的体现。左手背上的抱拳,意味着双方友好切磋,体现了武术“止戈为武”的核心理念,强调技艺交流而非暴力对抗。

右手在上的抱拳,则可能暗含生死决斗之意,因此这种姿势最好还是不要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武术爱好者或武术运动员时,他们通常会采用左手抱拳的方式向我们致意。这种方式不仅表达了他们的谦逊,也展示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抱拳礼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是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各种国际活动中,我们常能看到外国友人以抱拳礼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让抱拳礼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沟通习惯,成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到最后

左手抱拳与右手抱拳,不仅仅是手势的简单变化,它们背后承载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快速变迁的现代社会,深入理解这些传统礼仪,不仅能增进人际间的相互尊重,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抱拳之间,既是对别人的致敬,也是对美好人际关系的期许。

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