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要回工钱,要怎么打官司?”“这官司能不能打赢,要花多少钱?”“零号窗口”成立后不久,麻章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迎来了一群农民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焦急地围着值班干警咨询立案事宜。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他们走向“零号窗口”寻求解决方案。

“这是为特殊群体、特殊情况的案件在立案、审判、执行等环节提供快速处理的机制和平台。”麻章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今年4月,麻章区人民法院在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与湖光法庭诉讼服务中心设立“零号窗口”,找准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结合点、切入点,保证特殊群体、特殊情况的纠纷案件得到及时处理。运行一个多月来,至6月5日,受理特殊群体、特殊情况的纠纷87件,接待服务当事人180人次,为当事人追回损失500万元。

《南方日报·湛江观察》第112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方日报·湛江观察》第112期

特殊群体优先 温情服务暖心

走进麻章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零号窗口’——绿色服务通道”的贴士醒目而亮眼。贴士上写道,“零号窗口”主要面向特殊群体和特殊案件开放。所谓特殊群体,指的是当事人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孕妇;当事人为军人、消防员以及当事人为未年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而特殊案件则包括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恤金的案件;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以及其他情况紧急确需优先办理的案件。

市民正在“零号窗口咨询”。邱海龙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民正在“零号窗口咨询”。邱海龙 摄

“目前,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在‘零号窗口’的服务案件中占绝大多数。”麻章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近年来,麻章区外来务工人员增多,劳动报酬纠纷时有发生,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也通过“零号窗口”形成了流程化的快速处理模式。

近日,9名来自四川、广西等地的务工人员因湛江某家具公司未能按时支付工资来到麻章区人民法院寻求帮助。据了解,公司负责人全某曾向工人出具了欠条并支付了部分款项,但仍欠劳务费61437元和违约金。

在“零号窗口”的高效运转下,第二天一早,双方就在调解现场就工钱支付问题达成协议。

“‘零号窗口’开辟绿色通道,让特殊群体的困难能被优先处理,助他们度过人生的难关,我们也感觉很欣慰。”“零号窗口”法官助理沈清霞说。

减轻维权负担 提升司法效率

在上述案件中,如果走常规的诉讼程序,农民工们要长途跋涉好几趟,不仅耽误他们务工,还得花上路费、住宿费,因此,“零号窗口”调解团队引导农民工选择诉前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农民工们可以申请司法确认,万一对方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还可以直接申请强制执行。”“零号窗口”法官助理梁志光说。

“零号窗口”通过主动贴近特殊群体、特殊案件,将司法确认零成本、可执行性、高效率的特点深入人心,将司法确认的效用最大化。

针对服务对象提出的立案、保全、鉴定事项等申请,“零号窗口”工作人员对案件材料进行认真查看,对缺少必要材料的,开具“清单式”一次性补正告知书,方便当事人按清单准备材料。

“以前,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完整地走完立案、审判、执行等流程需要3—6个月的时间。”麻章区人民法院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如今,在“零号窗口”的优先服务下,许多案件的双方最短在一天之内就能就工钱支付问题达成协议。

运用“专事专办、特事特办”的思路,“零号窗口”将调解团队、法官从冗杂的程序中解放出来,使得他们可将精力放在更多复杂的案件上,通过转变工作方法,提升了司法效率。

清零“疑难杂症” 保障合法权益

自今年4月设立以来,“零号窗口”致力于实现诉讼服务的“五零”:即业务办理零等候、业务指导零差错、经办过程零脱节、审判辅助零分散、疑难杂症全清零。

“清零‘疑难杂症’”具体是如何体现的?“零号窗口”对服务对象反映的“应办未办”事项,接诉即办,同时启动监督问责,查找原因,积极整改;对“很难办”事项,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限时解决;对“紧急办”事项,协调办理部门,启动绿色审批通道,特事特办;对“不能办”事项,经论证确属不能办理的,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并开展跟踪服务,一旦转为可办,及时主动联系服务对象。

如此一来,“零号窗口”不仅成为重点群体办事的绿色通道,也成为了各类“疑难杂症”的清零兜底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