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导演尔冬升因为《演员请就位》第二季、《无限超越班》等综艺而为大众所熟悉。

“明年我入行50年了,我要开一个大party。”6月17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卓尔不凡——香港影坛新生代”上,尔冬升突发感叹,自己的电影时光已经过了半个世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7岁的尔冬升是1975年入行做演员的。早年,他因出演《三少爷的剑》而成名,在多部邵氏武侠电影中担纲主演。1985年开始,他转型做导演,并留下《新不了情》《忘不了》《门徒》《我是路人甲》等港片经典。

通过综艺再度火起来,频繁上热搜,成为观众眼中敢说真话的严厉导演,这些意外收获是尔冬升没想到的。他特别强调,电影圈跟综艺不一样,“大家看综艺是有娱乐性,综艺节目是让观众娱乐的,你要制造一个话题”。因为参加综艺,他也认识了很多年轻演员,看到了不同世代青年的特性。

面对跟他一起登台的八位香港新生代演员,尔冬升想到,他年轻时所在的剧组,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比较低。“那个时代的香港电影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多基层的劳工都是小学毕业,中学学历已经算很好了。但现在这批工作人员与演员,除了学历比较高之外,他们比我们那一代更加理性,没那么容易发脾气,这是很特别的一个转变。”

他希望通过这样的论坛牵线搭桥,将一批香港年轻演员推到台前,推动香港和内地电影人更多的合作机会。

北上寻找机会

1986年,尔冬升凭导演处女作《癫佬正传》成功转型。1993年,他在电影《新不了情》中呈现了香港九龙街区真实的烟火气。拍摄市民社会话题影片,跳脱出香港电影传统的武侠、黑帮片题材,尔冬升开创出一条新路。有人说,尔冬升像是“社会观察家”。

2010年,尔冬升北上拍片,《枪王之王》拿到1.27亿元票房,由此打开内地市场。2016年,他自费拍摄现实题材的《我是路人甲》,被更多内地观众熟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论坛现场,尔冬升坦言,所有工业都会经历高低潮期,香港导演已经没有太多机会拍摄大场面,只能选择去拍摄戏剧性强的文艺片。困境下,需要更多地与内地电影人进行合作。

尔冬升以自己在浙江横店影视城的经历建议香港影视人积极“北上”,“我为什么希望香港演员、导演来内地拍戏呢,我在横店拍了《我是路人甲》《三少爷的剑》《海的尽头是草原》等电影,这十年时间里,我在横店住了两年多。内地的制作设施齐全,影视工业上有支持、成本比较低,有地,有场棚,现代的景都有了”。

谈及近半个世纪的电影经历,他表示,自己的创作理念没有发生很大转变。他相信,一部电影最后还是要向观众传递正能量和希望,尽管电影市场整体陷入低谷,但他始终认为,只要大家合作,前方一定会有一条路。

香港年轻演员“比较实惠”

论坛现场,尔冬升表示,演员其实是一个被动的职业,“尤其是面对公众和媒体时,会有很多压力,如果内心不强大的话,做这个行业是非常高压的,对年轻演员来说是一个考验”。

他珍惜好演员,也会挖掘新演员,对年轻演员爱护有加。多年来,他监制的电影中,有很多都是在扶持新生代电影人,比如去年上影节上大放异彩的《白日之下》和《年少日记》。 “年轻导演现在主要是拍有关社会的题材,比较文艺的题材。曾经有人说,香港导演怎么都拍写实片,都拍《白日之下》《灯火阑珊》这种四字电影。我跟那些人说,因为年轻导演没有很多钱去做特效,只能专注于戏剧。社会题材比较认真严肃,导演、演员都会得到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香港影坛高分佳作《白日之下》,就是尔冬升监制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当天,《白日之下》的三位演员跟随导演来到论坛现场,分别是出演智障少女的梁雍婷、出演自闭症少年的周汉宁以及出演记者的梁仲恒。

作为新生代演员,梁仲恒能看到香港电影的资金缺乏,“但我觉得在这个环境里,确实能激发创作人的创意,有很多先进的项目,如何用最有限的资源拍最好的东西,是我们这代电影创作人面对的问题”。

受邀参与论坛的还有凭借电影《梅艳芳》获得第4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的王丹妮,《毒舌律师》中女律师的扮演者杨偲泳,初次参演电影即获得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的谢咏欣,兼具武术和舞蹈功底的许恩怡,以及在《窃听风云》《谈判专家》等一系列电影中出演角色的朱鉴然。尔冬升对这些香港新人演员赞赏有加。

“香港电影市场其实波动是很大的,有一段时间,演员很难有机会拍到电影。”他说出一个残酷的现实,过去五年,有些香港电影看似票房不错,但一部戏的成绩并没有用,香港电影的整体票房都在下滑。

影视行业不景气,也使得年轻一辈演员的收入和片酬低于前辈。尔冬升在上影节努力地向内地电影导演推荐香港年轻演员,“(选用)他们是比较实惠的,要求没有那么多”。他希望香港影坛的新一代拥有强大的内心,才能顶住压力。他也认为,新演员可以尝试拍摄网剧或者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