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圆圆(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

陈圆圆(1623―1695),原姓邢,名沅,[1]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秦淮八艳”之一。

崇祯末年被田畹锁掳,后被转送吴三桂为妾。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百度百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圆圆

故事讲解:

陈圆圆被人称为色艺双绝,据说这容貌是惊艳乡里,吴三桂这怒发冲冠为红颜就可以看出她有多漂亮了,再有人是这么描述她的,陈圆圆“容辞闲雅,额秀颐丰”,有名士大家风度,每一登场演出,明艳出众,独冠当时,“观者为之魂断”(李红.国色天香)。自古红颜多薄命这话不适用于陈圆圆,她倒不薄命,但这命运也是相当的坎坷流离。她一生中出现过很多男人,邹枢、贡若甫、冒襄、田宏遇、吴三桂、刘宗明我有时就在想,这么多个男人里,她总有个爱的吧。现代人也是,女孩结婚前总会出现一个男孩能让他刻骨铭心。

闲言少叙,仍用小说的形式,站在我自身的主观立场,写写陈圆圆的故事。

冒襄

崇祯十四年(1641)春

“这江南一落烟雨,这苏州街上的人仍不见少,倒也真是怪事,若是在如皋,早回家里头避雨去了。”冒襄倚靠在客栈的窗口,看着楼下撑着油纸伞的行客同友人讲道。

“冒兄这是第一次来苏州吧,别说这三春的烟雨了,那长夏的赤日、寒冬的飘雪,这苏州城内的行客何时少过?”友人早已看腻了这景象,说的不以为然。

“唉,我在如皋的时候听闻这儿有个国色天香的女子,听说在梨园内,我倒想去看一看。“冒襄扭过头来望着友人,这意思是要拉着这友人一道前往。

“你们这些文人,一到苏州心里惦记的都是花柳巷,冒兄所说的女子是不是陈圆圆?”

冒襄一拍这脑袋,连忙喊道“对对对,就是陈圆圆。”

“那这事好办,交给我吧,等这雨稍停些了,我便去说一声,安排你两单独会面,这梨园人多眼杂的可不适合幽会。“友人打了个哈欠,拍了拍冒襄的肩膀”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爱美人之心,男人皆有之啊。“

“你胡说什么,这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冒襄说出了心里话不免脸一红“去去去,今这儿不欢迎你,快带上伞回你的老宅去。”

三天后

友人带冒襄到了苏州一雅屋内,整座屋被香薰缭绕,清香入脾,琵琶声随着香薰的烟绕着柱子久不肯散。冒襄一进屋便望见这弹琵琶之人,生的是额秀颐丰、三庭五眼,一点淡妆抹面,那女子眼中似乎荡着秋水,一颦一簇都恰到好处,屋中这女子便是正满十九岁的苏州名妓陈圆圆。冒襄这双眼睛就像是被磁石吸住了似的直勾勾的望着她看,冒襄生在江南,自认阅女无数,也常穿梭于花柳巷间,可这等姿容平生觐见,陈圆圆那一曲不仅拨动了琵琶上的弦,亦拨动了冒襄心中的弦。

屋中两人相谈盛欢,冒襄惊叹陈圆圆容辞闲雅,陈圆圆又青眼冒襄博文广识,正所谓才子配佳人,随着这聊天的深入,两人心底那团有关爱情的骚动的火便熊熊燃烧了起来。

只可惜,两人这初见随着冒襄公务在身戛然而止。

冒襄岂肯如此这般舍弃眼前的可人,陈圆圆又怎愿眼前爱郎离自己而去。两人相拥许久,定下约期,时年八月再次相聚。

崇祯十四年(1641)八月

与陈圆圆分别的那些日子,冒襄是茶不思饭不想,眼见八月已至,冒襄连连启程,恨不得胯下的快马生一对翅膀飞去苏州。

可这几月来,陈圆圆的生活却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倒不是说她见异思迁,而是因为陈圆圆遭豪家劫夺,幸脱身虎口。

那时正是冒襄赶到的日子,陈圆圆一望见冒襄,就感觉生活又一下子有了希望。冒襄是陈圆圆展望生活的唯一依赖,就好比曹操告诉士兵前面是块梅林,冒襄就是陈圆圆的梅林。

陈圆圆对冒襄的感情一下子在那时达到了巅峰,冒襄在陈圆圆黑暗中、绝望中像太阳一样照亮了她。

两人亦是你侬我侬,感情缱绻,申以盟誓。

那时冒襄要去他地处理丧乱之事,又与陈圆圆定下盟誓,于那年秋日相聚,并承诺娶她,带她回家。

那时的陈圆圆还沉浸在一片梦想之中,幻想着嫁给冒襄,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

可未曾想,这匆匆一别,竟然就是一辈子。

崇祯十五年(1642)仲春

冒襄终于处理完了丧乱之事,心急火燎赶回苏州。

他握着陈圆圆写给他的一沓信纸,原约定是昨年的秋日,可未曾想这丧乱一事硬是将时间拉到了今年的春天。

“呀,这不是冒兄吗?又来苏州摘桃花?”冒襄扭头一看才发觉是昔日旧友。

“我来寻圆圆,怎么住处、梨园都不见她踪影?”冒襄急的心发慌。

“冒兄啊,你来迟了十天,十天前陈圆圆被外戚田弘遇劫夺入京了。”

冒襄只得捶胸顿足,在大街上跪着失声痛哭,陈圆圆写的信也散落了一地,他的生命中也再也没有出现过陈圆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冒襄

吴三桂

“将军,田宏遇都督据说从江南携了个歌姬入京献给皇上,可皇上不待见,他特设了歌宴请将军前去赏脸。”仆人急匆匆的进将军府向吴三桂汇报。

“内有反贼未除,外有满患未消,朝中只管自己赏乐,这大明怎能不亡?”吴三桂狠狠的拍了一下桌子。

“那将军......您是去呢?还是不去呢?我也好跟都督交代啊。”

“今日政务已清,歌宴又怡情,就去吧。”吴三桂准人备了轿就往田宏遇那儿去。

吴三桂本以为又是往前那些寻常乏味的歌宴,可到了那儿望见陈圆圆的容貌瞠目结舌,不觉其神移心荡也。

“我想纳她为妾。”吴三桂喃喃的在席中说。

田宏遇没听清,说了句“吴将军说啥?”

“我!想!纳!她!为!妾!”说完饮下一口烈酒。

田宏遇怎会反对,用一个女子再换的一个有力靠山,这笔买卖傻子都算得清。

田弘遇遂因三桂之请,将圆圆赠送吴三桂,并置办丰厚的妆奁,送至吴府。

就这样,陈圆圆便成了吴三桂的妾。

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

那年李自成入京,明亡。

吴三桂望着案牍上几封招降书,一封是满人送来的,剩下便都是李自成亲笔写的。

吴三桂怅然的很,这凭一己之力让大明王朝起死回天难于上青天,这李自成是寇,这满人又是蛮夷。这泱泱大国若是落在蛮夷手里岂不是让他人耻笑,要不还是跟了李自成吧。可李自成那点杂兵加上我这点兵力又能抵抗满人多久呢,都说良禽择木而栖,唉,难择啊,也不知京城内的陈圆圆是否还安好,吴三桂望着窗外点点星星更惆怅了。

这事想到后来吴三桂便不想了,他笃定的要捍卫汉人的权利,要去投奔李自成,他所想只想快与京内的陈圆圆相遇。

可这是京城传来了消息,陈圆圆被刘宗敏所夺,吴三桂气急攻心,我这最心爱的妾落到了贼人手里,口口声声劝我招降,却抢了我的妻妾,吴三桂立马撕碎了李自成的招降书,带着大军投奔清军。

在吴三桂所部和清军的联系夹击下,李自成农民军遭受重创,仓皇逃离北京,尽弃所掠辎重、妇女于道。吴三桂在兵火中找到了陈圆圆,军营团圆。此后陈圆圆一直跟随吴三桂辗转征战。吴三桂平定云南后,圆圆进入了吴三桂的平西王府,一度“宠冠后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三桂与陈圆圆

说些后话

陈圆圆早起的感情故事我没做整理,史料也很少

陈圆圆作为梨园女妓,难以摆脱以色事人的命运。圆圆曾属意于吴江邹枢,“常在予家演剧,留连不去”(《十美词纪》)

江阴贡修龄之子贡若甫曾以重金赎陈圆圆为妾,然圆圆不为正妻所容。而贡若甫的父亲贡修龄,在 见到圆圆后,非常吃惊,说:“此贵人!”“纵之去,不责赎金。”(李介立《天香阁随笔》)

这两段故事之后就是我写的冒襄了。

关于陈圆圆的晚年生活,我更偏向于年老色衰、不得吴三桂宠爱了。

陈圆圆因年老色衰,加之与吴三桂正妻不谐,且吴三桂另有宠姬数人,于是日渐失宠,遂辞宫入道,“布衣蔬食,礼佛以毕此生”(《天香阁随笔》)。一代红妆从此豪华落尽,归于寂寞。

于是我在思考,吴三桂怒发冲冠是否真的是为红颜,还是只是想让自己留下美名,各位看官下定论吧。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