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常山。相传四千年前舜帝巡游四方,见恒山气势雄伟,遂封为“北岳”,与我国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

明代诗人汪承爵在登临恒山时,看到瑰丽的景色,充满了喜悦,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首诗从多个角度描绘恒山的高峻,口吻夸张豪迈,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恒山》

汪承爵〔明代〕

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

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

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

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

这首诗的大意是:

高耸入云的山堪称是天下的屋脊,可见此山山势极高。有八条河流在山下向西南方汇合,从恒山南眺,但见群峰低下,其状如蹲。

仙台近对着太阳与高远的太阳相映照,窟边云雾弥漫,常聚不散,似乎是卫护风窟。我还有搜奇猎异的雅兴,只可惜天色已晚,眼前的道路已渐渐地昏暗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承爵,临清人,明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曾任大同知府。这首诗写出了恒山于群山中独尊的特点及作者登临时的喜悦心情。

“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这两句用夸张豪迈的口吻写出了恒山众山独尊的地位。作者说云中恒山是天下的屋脊、脊梁,极言此山之高峻。

“尊”也是崇高的意思,在云中一带,唯见恒岳为最高,它连绵数百里,横亘塞上,主峰海拔2017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登临纵目,只见一条条水脉尽皆汇向南方,犹如被山势所拘,顺山势而下。因为众山皆矮,惟恒山最高,就显得群峰都好像向着北岳蹲下一样。

这两句诗,与杜甫的 《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恒山顶上的北岳观里有会仙府、琴棋台等建筑,因为修筑在山巅,便与高远的太阳相映照。北岳观两侧,悬崖壁立,空谷来风,窟中山风常似虎啸。彤云密布,云从风,屯集在山谷间。

风涛、云海,不正是名山特有的景观。面对这样瑰丽的景色,让诗人留恋不已,久久不欲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诗人雅兴不减,还想进一步到云深处搜奇探胜,怎奈天色已经暗淡,渐渐的辨不清东西了。显然无法再继续游览下去了,真是让人惋惜。

“空怜”二字,淡淡地道出了诗人未能尽兴游览恒山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诗从不同的角度极力描绘恒山的高峻,或明说或暗含,透一个“高”字,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增添了对北岳恒山无比的神往。

全诗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热爱生活,歌颂美好山川的豪迈气势,这首咏北岳恒山的 《登恒山》,可与杜甫咏东岳泰山的 《望岳》 比照着读,二诗的神韵、风格各有千秋。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