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

农村工作指导员,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持续深化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是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项重要举措。仙居发布开设“农村工作指导员”专栏,报道农村工作指导员的优秀事迹和成果,助力先进典型树立,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农村发展的良好氛围。

仙居,盛夏的“滋味”少不了杨梅。近段时间,作为仙居当之无愧的水果“顶流”——杨梅迎来了上市高峰期。

日前,在福应街道岭下村“两委”和农村指导员李江麟的努力下,2024年岭下村与上海“浙好农业”果品公司签订了农产品服务中心合作意向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一为李江麟

岭下村是福应街道重要的杨梅种植基地,共有1700多亩杨梅,年产杨梅200余吨,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岭下村几乎每户人家都种杨梅,电商成了村民当前销售杨梅的主要方式之一。走在村道上,不时能看到两侧的杨梅树下有人在用手机拍摄短视频,他们会将视频在电商平台上发布,吸引顾客下单。

“虽然大家能通过多种渠道找到客源,但也都是各顾各的,而且没有形成固定的销售渠道,这样其实对仙居杨梅的口碑和整体杨梅产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好消息。”岭下村村支书应剑文担心,该村平均年产200余吨杨梅,遇到丰产的年份,一旦销售没跟上,不仅梅农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回报,甚至可能影响仙居杨梅的形象。

在福应街道,岭下村的杨梅产量排名靠前。早在2003年,岭下村就有计划成立统一集中管理的杨梅市场,可由于种种原因,计划未能推进。

2023年初,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李江麟到岭下村任农村指导员,在摸清村中杨梅产业现状后,他与村“两委”共同商讨发展之路,计划在村中打造集中统一的销售平台,提升岭下村杨梅的知名度。

“岭下村的杨梅上市时间较早,具有天然的优势,只有打造一个长期供应点,形成长效销售机制,村里这项产业才能更稳定,也能为梅农带来更多利润。”李江麟的想法得到了梅农的认同。

“我家有将近400棵杨梅树,其中一半是‘黑炭’种,现在有了统一的销售平台,我家的杨梅也能发往全国各地了。”杨梅大户应锦绣和女儿将一早采摘的杨梅打包装车发往宁波、嘉兴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5月,李江麟积极引入台州市鲜果巴巴、上海“浙好农业”果品等两家大型连锁果品公司,配合村“两委”做好杨梅销售工作。

浙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总经理汪鹏俊在实地走访岭下村后说:“这边杨梅品质上乘,我们很早就想过来合作,希望能够为他们打造一个专属的杨梅品牌,拓宽这里的杨梅在省外甚至国外的市场。”

李江麟还走机关,进医院,入社区,与多家单位食堂、社区团购门店沟通协调,谈价定价,进一步解决杨梅种植丰年销售难的问题。

“如果销售渠道稳定下来,而且村内集中统一管理,相信我们村的杨梅今年收入能破千万元。”岭下村村支书应剑文说。

对于岭下村而言,如何念好杨梅“致富经”,还需要做更多探索。李江麟表示,他和村“两委”干部将继续在集中统一管理上下功夫,写好乡村振兴的杨梅文章,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做到一户不落。

对于很多年轻的群众来说,前往医院问诊配药,早已不是难事,但对于身处村中的老人来说,看病路途虽然不算很远,但如遇上疑难杂症或是需要配相对较冷门的药品,如何找准科室或是专科医院,都需要消耗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可能出现几个科室甚至是医院来回跑的情况。

自2023年3月入村以来,李江麟通过近一个月的时间,走家入户认真开展调研,尤其是对全村低保、低边及特困户家庭进行了深入探访,撰写《仙居县岭下村低保低边及困难户情况调研及帮扶思路》,以农村弱势人群(老人、残疾人)为切入点,积极与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市中心医院、市立医院、市中医院、县中医院等医疗单位对接,多次开展健康教育、义诊等活动,切实解决村民各种卫生健康问题。

2023年10月17日,李江麟邀请了省市县共18名医疗专家为村民们开展“订单式”义诊,有骨科、外科、泌尿外科、内科、中医内科、中医推拿、眼科等科室的医生参与,还提供心电图、超声检查和医疗急救演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江麟说:“作为岭下村的指导员,我也是一名“新村民”,大家的生活质量是我最关心的。农村百姓尤其是老人,在‘就医’上,期盼不跑错;看病时,期盼有名家;平常呢,期盼有顾问。组织专家义诊就是希望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

“我们村大部分是老年人,只有少数人愿意跑去医院看病,我们村的农村指导员就邀请了医疗专家为村民们开展‘订单式’义诊,反响很好。”岭下村村支书应剑文说。

声明:转载稿件,请注明出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岭下村的“新村民”李江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岭下村的“新村民”李江麟

仙居县传媒中心

融媒体记者:张光剑

编辑:陶 峰

责编:尹宇华

审核:周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