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邱睦

通讯员 黄犇

近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针对执行领域“急难愁盼”问题,以执行无纸化、案款“码上缴”等工作创新为抓手,推动异地执行无纸化、便捷化,在提升执行工作质效的同时,减轻当事人诉累,实现执行到位率和群众满意率双提升。

“以往外出执行需要准备大量文书材料,携带不便不说,一旦有缺漏就可能无法开展执行行动,现在只需要一个平板就可以出门了。”该院执行员沈建聪说。

“平板”是指经开法院正在推进执行无纸化改革的重要载体——移动执行终端。经开法院去年就已实现了从执行立案、排期到送达、开庭及生成文书、归档等全链条、全节点、全流程无纸化办公新模式,并为异地执行准备了移动执行终端。

通过该终端,执行法官外出办案能登录案件系统处理日常事务,能实现一键生成法律文书、在线申请电子签章、自动向当事人推送等功能,大大提升了外出执行效率。

申请人某设备公司与被执行人某信息技术公司之间的合同纠纷,标的800万元。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通过查控系统仅冻结被执行人公司账户案款40余万元。万分焦急的申请人多次来院询问办案进度。为推动案件尽快执结,执行法官决定前往该公司在上海的经营地。

到达该公司后,执行法官见到了公司员工,经过交谈了解到,该公司创立至今信誉良好,仅有此一件涉诉涉执案件,合同违约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影响导致亏损,公司股东也在积极筹款。执行法官研判该公司尚在正常经营,且有还款意愿,促成双方执行和解实现“放水养鱼”是该案最优解,于是现场组织双方开展执行和解,并促使双方就还款计划达成一致。执行法官通过移动执行终端现场制作了执行和解协议,双方线上签字确认后该案和解结案。

“以前,银行网点是我们异地执行第一时间留心关注的,因为案款子账户只能通过银行转账,如果附近没有银行网点,就会影响执行效率,也增加当事人诉累。”执行干警余希介绍说,有鉴于此,经开法院推出执行案款“码上缴”新模式,在移动执行终端中自动生成对应案号的缴款二维码,当事人只需要通过微信扫描就能直接把案款转入对应案号的案款账户,足不出户完成支付。

某汽车销售公司与王某某、卢某某等人保证合同纠纷一案进入执行阶段后,执行法官对三名被执行人名下银行账户、财产情况进行调查,均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也无法通过预留的地址和电话联系上被执行人,案件执行陷入僵局。

为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执行法官决定根据被执行人身份证住址信息,前往恩施开展异地调查和执行。在当地法院警力支持以及村委会干部帮助下,执行法官辗转一个多小时到达被执行人家中见到其家属。执行法官表明来意,询问被执行人下落,并详细说明了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成功劝服其家属代为履行。

付款时,家属通过微信扫描移动执行终端生成的缴款二维码,方便快捷地将全部案款转入法院账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