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借助镰刀,将地笼子割开,麋鹿才被安全解救。”6月19日,湖北荆州生态摄影师陈建平向极目新闻记者回忆起前几天成功解救麋鹿的惊险一幕。

前不久,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一处水塘中,一头野生麋鹿被养殖小龙虾的地笼子困于水中。见此危险情形,附近村民第一时间向野保人员求助。石首市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站(以下简称:石首市野保站)专业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后,借助救援工具成功解救了这头危在旦夕的麋鹿。

石首市野保站站长傅义伟介绍,被救助的麋鹿属扩散到长江南岸的野化麋鹿。自1998年起,34头麋鹿从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扩散至长江沿岸的洲滩,这些麋鹿在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稳定的野外种群。目前,仅湖北省长江沿岸的杨波坦、兔儿洲、三合垸等地,野化麋鹿种群的数量已超1300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6日,石首市东升镇范兴垸村,一头麋鹿被地笼子网线困住,在水中拼命挣扎,石首市野保站站长傅义伟在涉水救援。(通讯员 陈建平 摄)

危急,野化麋鹿被困水塘

“又是地笼子缠住了鹿角,麋鹿在水中拼命挣扎,若不及时救助,那就是死路一条!”陈建平说,麋鹿被困水塘的时间是6月16日早晨。

陈建平长期关注长江生态多样性保护。前几年退休后,他便将大部分精力投入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摄影创作中。

当天一大早,陈建平和石首市生态摄影师余祖云,一同来到东升镇范兴垸村进行摄影采风。原本正常的采风活动,被村民赵先生的求救声打破。

赵先生是范兴垸村的小龙虾养殖户,他当天很早就下田采收小龙虾。他向极目新闻记者回忆,当他路过一处水塘时,听到水里有很大动静,走近仔细查看,原来是一头麋鹿在水中不停挣扎。

“麋鹿的鹿角被地笼子的网线缠绕,根本动不了。”赵先生说,麋鹿在挣扎的过程中,头部不时淹没在水中,“只要一挣扎,它就呛水,情况非常危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6日,石首市东升镇范兴垸村,一头麋鹿被地笼子网线困住,在水中拼命挣扎。(通讯员 陈建平 摄)

赵先生试图上前营救,但只要他稍稍靠近,麋鹿就挣扎得越厉害。为了避免引发更严重的后果,赵先生不得不回村求救。

此时,正在附近进行摄影采风的陈建平和余祖云被赵先生的呼喊声所吸引。两人赶到现场后发现,一头麋鹿在水塘中不停挣扎,而且已经呈现疲惫状态。

有着多年麋鹿拍摄经历的两人判断,麋鹿被地笼子困住的时间应该较长,在淤泥和地笼子网线的共同作用下越陷越深。“再不实施救援,麋鹿可能会因呛水而溺亡。”陈建平说,当时他们第一时间联系了石首市野保站,寻求专业力量救援。

暖心,野保人员涉水救援

陈建平向极目新闻记者提供了他拍摄的救援现场影像。视频画面中,麋鹿的大半个身子已经淹没在水中,鹿角上缠绕着绿色的粗网线,而麋鹿的眼睛已经呈现深红色。

“这应该是长时间挣扎,眼睛充血的症状。”陈建平说,麋鹿一边挣扎,一边低声哀嚎。由此判断,它被困水塘的时间应该较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6日,石首市东升镇范兴垸村,一头麋鹿被地笼子网线困住,在水中拼命挣扎。(通讯员 陈建平 摄)

接到求助信息后,傅义伟携带野保站的专业救援工具赶到了现场。经过勘察,傅义伟发现,困住麋鹿的水塘足足有一米多深,而且底泥比较厚。

穿上防水装备后,傅义伟手持镰刀,小心翼翼地靠近麋鹿,试图割断地笼子网线。一开始,麋鹿疯狂挣扎。见此情形,傅义伟放慢了节奏,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向麋鹿被困水域挪动。

“小心镰刀,不要伤到麋鹿了!”岸上的陈建平和余祖云一边观察,一边引导傅义伟进行割绳操作。

因缠绕在麋鹿鹿角的地笼子网线较多,而且经过长时间挣扎,网线被勒得更紧,傅义伟想要割断绳子并不容易。

傅义伟伺机而动,经过几分钟的紧张操作,终于将麋鹿鹿角上的网线和粗绳全部清理干净。经过一番检查,傅义伟发现,这头被困的麋鹿并无其他伤害,于是进行了放生。

陈建平将傅义伟涉水救援麋鹿的视频发布在网络平台,不少人为傅义伟救援国宝的暖心之举点赞。傅义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每年,他对保护区外的野化麋鹿大概要进行10次紧急救援。

矛盾,野化种群面临保护与发展双重压力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北岸的石首天鹅洲故道附近,主要保护对象是野化麋鹿及其栖息的淡水沼泽生态系统,而此次被困水塘的麋鹿则位于石首市东升镇范兴垸村,属于长江南岸,不在保护区范围。那为何会出现麋鹿的踪迹?

傅义伟介绍,1998年,长江中游的特大洪水淹没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部分区域,34头麋鹿从保护区外逃扩散至长江沿岸的洲滩。经过二十多年的繁衍生息,这批扩散的麋鹿逐渐在自然环境中形成稳定的种群。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处洼地,麋鹿在悠闲觅食。(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处洼地,麋鹿在悠闲觅食。(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摄)

“目前,仅湖北省长江沿岸的杨波坦、兔儿洲、三合垸等地,野化麋鹿种群的数量已超1300头。”傅义伟说,麋鹿的自然扩散已经延伸到湖南省的洞庭湖水域。

余祖云是最早发现长江南岸有野化麋鹿踪迹的人,并连续多年关注它们的生存状态。余祖云说,东升镇范兴垸村一带有上千亩滩涂,这为长江南岸的野化麋鹿种群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但同时也面临着难题——这些地方不是保护区,麋鹿的生存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

“有些滩涂被对外承包,有人种植芦苇和意杨,还有些水塘被开发成鱼塘,用于养鱼和小龙虾,还有些用承包地养牛。”余祖云表示,这些人类生产活动,客观上会对野化麋鹿种群的繁衍造成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31日,石首市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工作人员在东升镇范兴垸村处置一头死亡的麋鹿。(通讯员 陈建平 摄)

傅义伟介绍,多年统计数据显示,石首附近的几处野化麋鹿种群,其每年的死亡率维持在3%至4%之间,而它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疫病和因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栖息地环境改变,如严重干旱或特大洪水,均会造成野化麋鹿的栖息地环境恶化。

“无论是保护区,还是野外,麋鹿没有天敌,其生物链是不完整的。”傅义伟说,麋鹿的年繁衍率达20%,“这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环境承载面临压力。”

由此可见,麋鹿的野化种群就不得不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双重矛盾。

呼吁,遇麋鹿被困应及时报警救援

“麋鹿是国宝级野生动物,是衡量长江生态指标的旗舰物种,其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傅义伟说,麋鹿的野化,一方面要兼顾正常的农业生产,一方面要为其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如何平衡好两者的关系?如何对野化麋鹿建立长效的保护机制?余祖云认为,这些问题应当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毕竟野化麋鹿被渔网困住,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有的还造成了麋鹿死亡。”

不过,余祖云也表示,尽管有时麋鹿也会损毁农民的庄稼,但人们一般都不会去主动伤害麋鹿,“大家已经有了基本的保护意识,麋鹿是国宝,受法律保护。”

傅义伟介绍,每年,他们要投入专项资金,用于野化麋鹿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但赔偿标准问题常常让他们的工作很难推进。“我们面临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头麋鹿朝阳下觅食。(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头麋鹿朝阳下觅食。(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摄)

目前,第三方机构正在开展对保护区外的野化麋鹿种群进行科考,此举意在对麋鹿野化种群的数量、栖息地状况,以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等进行研究,为野化种群的长效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余祖云呼吁,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野化麋鹿的保护力度,人们如果在农业生产中遇到野化麋鹿,尽量不要惊扰。傅义伟也提醒,若发现野生麋鹿遇险,应及时报警或向专业的野保部门求助。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