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了第15版致癌物报告,其中新增了8种致癌物,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慢性感染被列为明确致癌物。幽门螺杆菌,近年来已成为大家的“老熟人”,很多市民在检查中会被检查出感染。记者采访了解到,其实多年前我国已经将幽门螺旋杆菌列为一级致癌物。但虽然它能致癌,但也是被明确最可防可控的致癌物,只要在感染后规范治疗,致癌之路是完全可以被阻断的。

作为一种特殊的细菌,幽门螺旋杆菌几乎普遍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据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山东省医学会幽门螺旋杆菌学组委员郭玉婷介绍,目前幽门螺杆菌在国内的感染率达到50%-60%,山东属于高发地区,在55%左右,也就是说半数多山东人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它的感染率与卫生条件息息相关。像澳大利亚感染率较低,在20%-30%,美欧感染率在30%左右,而我国西藏新疆地区的感染率达到了7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和口粪相传,我国的合餐制、家长习惯嘴对嘴喂孩子东西等都可以导致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而且经过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大多是在十二三岁前感染的,成人期的感染率在3%,这和以前卫生条件差,家长存在口对口喂食等习惯有关。”郭玉婷说,虽然儿童有被感染的风险,但并不建议在儿童期对幽门螺旋杆菌进行治疗,因为治疗使用的抗生素对儿童副作用更大,且儿童期自愈的可能性很大。

之所以说幽门螺旋杆菌可以致癌,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能产生多种致病因子,其中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素酶能水解尿素,释放出氨,这种“毒素”能直接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幽门螺杆菌的青素与幽门螺杆菌的其它致病因子,如脂多糖、蛋白酶磷脂等共同作用,对胃黏膜产生局部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受到损害的胃黏膜则更容易受到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最终使胃黏膜屏障遭到破坏。

郭玉婷说,但幽门螺旋杆菌被感染后症状并不是很明显,很多市民是在出现炎症、溃疡之后常规做胃镜检查查出来的,还有市民是常规查体查出来的。一般来说,早期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出现消化不良,如早饱、胀肚、嗳气、大便不成形、解不干净、不规律以及口腔异味等症状。另外,经常感到饥饿、流口水,在排除甲亢、中风等问题后,可以考虑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再严重的情况就会出现胃部疼痛、胀痛,身体突然消瘦、贫血等,有时发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的症状。对于幽门螺旋杆菌也不要过于恐慌,但日常还是要多留意,一旦发现身体出现不适的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她表示,幽门螺杆菌最大的破坏就是发展成胃癌,但从正常的胃发展到胃癌,会经历以下的过程: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如果及早地发现和治疗幽门螺杆菌,就能阻断胃部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如果在萎缩性胃炎之前杀灭幽门螺杆菌,还有逆转的可能,让胃恢复到健康状态。目前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有两种方法: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我国一般采用四联疗法,即PPI+铋剂+两种抗生素。

郭玉婷介绍,目前日本已指出要全民根除,但因我国人口基数较多,并没强制感染后必须根除。对于一般人群来说,如果没有症状,根据个人意愿,也可以选择暂时不予治疗,从预防胃癌的角度建议根除。但是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来说,即便没有任何症状,也要治疗,比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抽烟;长期服用非甾体药物者等。

“但我们不建议市民在查出感染后,自行买药服用治疗。因为抗生素是从七种抗生素里选两种使用,也就是四联疗法也有七种治疗方案,感染市民最好到医院正规检查后,让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否则将会产生更多耐药性,耐药会让人们以后无药可用。”郭玉婷说。

如果感染过幽门螺杆菌后,经过服药已经去除,是否还会有被感染的可能?对此郭玉婷说,还会有被感染的可能,但据调查,我国每年幽门螺旋杆菌地再感染率为1%-3%,也就是每年再次被感染的概率不大。

一般身体寒气多的人,大多阴阳失去平衡,胆囊收缩机能减弱,胆囊不能完全排空,胆汁分泌减少,食物在肠胃滞留 时间久,就会产生胃酸多,胀气多,出现胃胀打嗝的情况,另外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也,胆不好容易产生心烦气燥 ,胆小怕事,缺乏主动,失眠多梦等

既然知道犯了哪些错误,就要及时进行调整过来,除了改正陋习,还需要在闲暇的时候,到乡间野外采挖些灌南|苦菜,少点苦菜汤调之,辅助加点红糖,宜煮不宜泡,产于灌南,切记晚上勿要再熬夜了。对了早上的那一顿饭要吃的哦。

那应如何预防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呢?她说,简而言之,就是要有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吃生冷食品时要清洁干净;集体用餐时最好使用公筷;不要口嚼食物喂食幼儿;家里有人感染的,不要交叉使用碗筷和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