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治以后的日本对于亚洲是不屑一顾的,有名的口号就是“脱亚入欧”,但在欧美面前,它又有着某种莫名的自卑感。

在骄傲与自卑之间备受煎熬的日本帝国眺望周围,看到的似乎都是敌意。于是,它埋头建立强大的陆军和强大的海军。

结果就像军事理论家蒋百里所说的:“日本陆军的强,是世界少有的。海军的强,也是世界少有的。但是两个强加在一起,却等于弱。”

蒋百里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透彻分析了日本人的特性。他发现日本人天天以东方文化自豪,但它的行动总是在模仿西方。而且也由于它头脑过于细致缜密,往往注意了细节,反而忘了大处;注意了特别的,忽视了普通的。

“譬如日本研究印度,比任何国家的人都详细,他很羡慕英国的获得印度。但却忘记了英国人对印度,是在大家没有注意的时代,用300年的工夫才能完成。而日本人,却想在列强环伺之下的30年内要成功。日本人又研究中国的个人人物,他们的传记和行动,他很有兴会记得,但他忘记了中国地理的统一性与文字的普遍性而想用武力来改变五千年历史的力量,将中国分裂。他又羡慕新兴的意大利和德国,开口统制,闭口法西斯。但他忘记了他无从产生一个首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36年的日本国防计划中,将北面的苏联,大洋对岸的美国,南边的英国、荷兰、法国都列为假想敌,而且还第一次把中国郑重其事地列入假想敌中。

1937年7月,日本攻击了看上去最好欺负的中国,但从此却泥潭深陷,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心情焦躁。在1941年和美国的最后交涉中,日本可以舍弃许多,但就是无法忍受从中国撤兵,舍弃它在中国4年的征战所得。为此,它不惜与美国开战,而且是采用偷袭的方式,抢先动手。偷袭珍珠港堪称一次战术行动的典范,日本人再次显示了他们在战术处理上周密与精确的才能,同时也再次暴露了他们在大战略上的昏聩。

日本诗人高村光太郎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一片战胜的气氛中写下了题名为《十二月八日》的诗,歌颂翻开世界历史新的一页的日本帝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写道,请记住,十二月八日,这一天世界历史已改变。

盎格鲁撒克逊的霸权, 1941年12月8日上午11点,日本军队进入避难所,而成了新的囚笼。

在东亚的大陆和海洋无影踪。

我们养精蓄锐,一跃而起。

男女老幼,全民皆兵。

直战至强敌认输。

世界历史已判然两分,

记住,十二月八日。

中国的政治家也为这一天的到来而暗暗高兴,因为他们都知道,从这一天起,日本就输定了,只是在什么时候输得精光而已。一些自作聪明的政治家失去进取心,已经在计算如何轻轻松松地分享胜利果实了。

似乎中国最懒惰的战略家也比日本最勤奋的战略家看得更远。早已经走上自杀之路的日本武士,终于主动招来了可以从背后结果他们性命的美国人。

1941年12月8日上午11点,日本军队进入上海的公共租界。这里除了中国人,还残留着包括犹太人、白俄人在内的73000多名外国人。从这个时候开始,租界及香港、东南亚都不再是安全的避难所,而是新的囚笼。

同样是改革,为什么清朝末期的洋务运动却没法和日本那样做到全面西化呢?这里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日本没有自己根源文化”。

日本是没有自己原创的主题文化的。举个例子,中国的古代有孔子开据儒家思想,同一时期的古希腊有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印度有释迦摩尼。而日本什么也没有,即使是后来的文化,也是学习中国文化后演变产生的。

日本在日俄战争后成为列强之一,在经济上完成了"脱亚入欧"。一战后,日本与新老帝国主义国家英、法、美等共同主持和参与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政治上完成了"脱亚入欧"。二战后被美国主导和改造成门阀制的所谓民主国家。

日本虽然”全面西化“,但毕竟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西化,日本数千年来一直作为亚洲国家存在,思想、历史上都有着深刻的亚洲国家的痕迹,这不是短短一百年就可以消除的。

所以现在的日本本质上处于“非亚非欧”的状态。既被超脱于亚洲国家,也不被西方国家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