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标志着2024年过去一半了,你的年度目标完成的如何?

如果一切可控,那我要恭喜你,在困难的今年,这很不容易。

如果暂时落后,也没关系,还有半年时间,奋起直追。

但我想提醒你,无论进度如何,再忙,都别忘记趁这个时候做一件事:复盘。

通过复盘,你才能做得好的保留,做得不好的改进,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跌进同一个坑。

甚至可以这么说:高手和普通人的区别,并不是高手不会踩坑,而是高手只允许自己在一个坑上踩一次。

前段时间,“刘润读书会”请来了一位复盘高手:李婧怡老师。她是原美团旗舰业务组织发展负责人。在直播中,婧怡老师分享了她的新书《团队复盘法》,将美团内部一直在用的整套团队复盘法进行了系统梳理。

无论你是带领团队,还是个人复盘,相信她的经验,都能为你带来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把复盘弄成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把复盘弄成这样

复盘,是一项典型的“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懂点”,但却极少有人真正掌握的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许多公司的复盘会,都是下面这个样子:

做完一个项目,效果不好,领导把脸一沉,今天咱们复个盘。

会上,大家毫无准备,面面相觑,复什么?不知道。怎么复?不知道。是该批评还是该表扬?不知道。

好不容易起了头,A主管说了句“我觉得这件事上B部门没有配合好”,B主管立刻炸锅,“需要的资料我要了那么多遍,你给我了吗?你凭什么说是我不配合?大家评评理到底是谁不配合?”

好不容易按下两边的怒火,大家你一个建议、我一个方案,七嘴八舌,一地鸡毛。

会开完了,大家回自己办公室该干啥干啥,大家的大脑也像空空的会议室一样,不留下一片云彩。刚才讨论了点啥?哎呦记不清了。

于是下个项目,上次发生的错误,全都原模原样再犯一遍。

领导气急败坏,拍着桌子喊,上次咱们不是全都复盘过了吗?这么简单的错,怎么老犯、老犯、老犯呢?

怎么办,再把脸一沉,今天咱们复个盘...

为什么会这样?婧怡老师说,因为绝大多数人,甚至是管理层,都对复盘的作用有着极深的误解。

在弄清“复盘到底是什么”之前,咱们不如讨论讨论,复盘它一定“不是什么”。

1、别把复盘开成表彰大会

第一个误解,是把复盘当成“犒赏功臣”的授勋仪式。

领导挨个表扬对项目有突出贡献的伙伴,兄弟们都要向他学习啊,来来来,你也给我们分享下先进经验。

大家啪啪啪一通鼓掌,再上台和领导合影。

复盘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好的复盘,它一定不是“表彰大会“。

2、别把复盘开成追责大会

第二个误解,是把复盘当成明确责任的场所。

这件事没干好,来,我们明确清楚,到底是谁的锅。好,这件事是你的锅对吧,黄牌警告,下次不许再犯。

会上大家各有心思,没被批评到的提心吊胆,担心下一个就是自己。被批评到的心有不服,难道全是我的错吗?

复盘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好的复盘,它一定不是“追责大会”。

3、别把复盘开成吐槽大会

第三个误解,是把复盘当成没有限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场所。

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大家东一嘴、西一嘴,你吐槽一句、我抱怨一句。

最后呢?说的是挺爽,起到了一个“解压”上的作用。

但你要问形成了什么决策,对下次执行有什么帮助?对不起,没有。

复盘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好的复盘,它一定不是“吐槽大会”。

4、别把复盘开成团建

第四个误解,是把复盘当成大家把酒言欢、增进友谊的场所。

项目做完了,大家都辛苦了,来,今晚我请客,兄弟们一起去喝酒撸串,顺便给项目复个盘。

酒足饭饱间,大家交心是交心了,复盘呢?忘了。

或许有一个“不识相”的提起一嘴:咱们这个项目啊,我觉得这里还可以改进...

所有人的目光一起瞪来:扫不扫兴?吃饭聊什么工作?

复盘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好的复盘,它一定不是“团建”。

说了这么多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复盘它究竟应该是什么?

婧怡老师说,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什么是复盘”,她一定会用这一句:

复盘是从自身过去的经历中学习,形成面向未来的能力。

请注意,这句话有3个关键词:

过去、自身、面向未来。

复盘一定是从你自己经历的、已经完成的事件中,提炼出能够面向未来的方法论。它是帮你把“经验”变成“能力”的过程。

或者,还有一个更形象的比喻:

复盘就是绝不允许自己下次掉进相同的坑。

真正的高手,并不是不会失败的人,而是能将每次失败都变成成长“抓手”,顺着抓手向上爬的人。

对企业、对组织、对个人,都是如此。

4步,搞定复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步,搞定复盘

有了复盘意识,就能把复盘做好吗?

当然不是,你还需要方法。

很多公司的复盘会,聊着聊着就发散了,一开就是大半天,聊了很多内容,结束的时候却什么都没记住。这就是最典型的“没有复盘方法”。

婧怡老师说,她在美团期间,事业部里是用一套“四步法”来进行复盘的。一次合格的复盘,要经历这“四步走”:

成败认定、场景还原、得失分析、总结提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一步步来看:

第一步:成败认定

成败认定是复盘的第一步。你的第一反应很可能是:不就是看一个事情成没成、干的好不好吗?这很简单啊。

但其实,成败认定没那么简单,我给你说一个故事。

某次营销活动后的复盘会上,经理A和高管B吵成一团。

吵什么?

原来,经理A认为他很好的完成了“提升品牌知名度”的目标,在会上,他展示了满满一页PPT的客户好评,认为这是工作成果的最有力展现,这是一次成功的营销活动。

高管B却认为,这次活动耗费的成本过大,且因为地点覆盖的目标人群不够精准,大量领走福利的顾客,其实并非目标人群,后续转化率必然很低,这不是一次值得骄傲的活动。

两人越吵越凶,一边说“活动前你怎么不提这些要求”,一边说“这是从目标出发理所应当的推论”,最终不欢而散。

问题出在哪?就在“成败认定”环节。

团队内每一个人,都对项目究竟是成、还是败,有着清晰、统一、明确的认知,是成功复盘的基础。

这一步,有“一个前提”和“三个抓手”。

一个前提,是“目标清晰”。

目标是复盘的基点,只有知道目标究竟是什么,复盘才有继续的方向。如果整个团队上下连对目标的认识都有偏差,努力注定南辕北辙。

三个抓手,一是“回顾目标”。

全员坐在一起,再认认真真的把最初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回顾一遍。

二是“评估目标实现情况”。

这次项目的结果究竟是未完成、基本完成、还是超额完成,全员必须有清晰的共识,不能有含糊的空间。

三是“确认本次复盘焦点”。

项目执行的细节千千万万,每个人都可能有感想和委屈。但作为复盘会,必须清晰的明确我们这次讨论什么问题,禁止无限发散。

做到这一步,“成败认定”才算是完成,婧怡老师说,希望所有复盘会组织者都牢牢记住一句话:

成败认定的意义和价值,是让整个团队清晰的达成目标共识。

第二步:场景还原

成败认定后,就是场景还原。

这一步的目的,是为后续的高质量分析提供必要的原材料。

这一步的关键,则是分清“事实”和“判断”。

什么是事实和判断的区别?我给你两个描述:

1、人事部门原计划在1周内招募10名志愿者,实际招募7名志愿者,差额3名志愿者。

2、人事部门因为更重视其它部门,忽略了我们的诉求,导致志愿者招募没有完成。

你看,1是完完全全的事实描述,不带任何主观判断。2则是带有主观归因和分析。

这有什么问题?它会在潜移默化间影响大家对于过程的判断。

比如,看完2的描述,很多人就会潜移默化的认为人事部门工作有偏心,导致我们的工作业绩没达成。

在这一步,你必须引导大家,非常客观的陈列关于复盘议题的事实,不要做原因判断,更不要做动机判断。

语言描述上一个小小的差别,就足以让我们对一件事产生完全不同的看法。

第三步:得失分析

婧怡老师说,如果要问她,复盘中的哪一步对团队的认知迭代和持续成长有最重大意义,那一定就是这一步了。

什么叫得失分析?就是在完成场景还原后,整个团队坐下来,一起认认真真、不偏不倚的对整个项目流程再进行一遍讨论、推演。

推演什么?做得好的地方,如何继续保留优化。做得不好的地方,如何改进重来。

这一步的核心目的只有一点:带领团队找到“下一次如何做?”。

打个比方的话,场景还原,就像是你去医院拍了一张CT报告,但CT报告本身并不能让疾病康复。

得失分析,就是你拿着这张报告去找医生进行诊断、开药、确定治疗方案。

毫无疑问,同一张报告,不同水平的医生可能给出完全不同的诊断。同样的场景还原,不同的团队也会得出完全不同的复盘结论。

婧怡老师说,复盘新人和复盘高手的区别,往往就体现在这一步。

那该怎么做?有3个立即可用的方法。

1、提出好问题

我们一般认为,答案的质量,决定着成功的好坏。但实际情况经常是,问题的质量,决定着答案的质量。

大部分的讨论偏差,其实都是因为提错了问题。

举个例子,你的团队在直播复盘会上,为如何提高直播活跃度的问题大伤脑筋。

团队伙伴看到友商的直播间装饰非常漂亮,于是集中讨论如何提升装饰效果。

等等,等等,在头脑风暴之前,别忘了想想,“如何提升装饰效果从而提升直播间活跃度?”,这个问题真的提对了吗?

你会发现,答案是“不一定”。直播间的活跃度可以与很多因素相关。比如铁粉数量、直播助手话术、直播间福利、主播话术等等。而装饰效果呢?可能是其中之一,也可能完全就不是。就算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也不一定是最重要的那一个。

所以,七嘴八舌的讨论开始之前,“哪些因素对直播间活跃度最为重要?”,这就是一个更好、更有意义的问题。

好问题的标准,就是暴露出隐藏的逻辑谬误,找出真正的因果关系。

2、萃取最佳实践

将团队产生出的最佳实践,提炼、萃取,这是一个高效果、低成本的好方法。对于团队而言,它有两个至关重要的价值:

第一,将隐性知识显性化,让业绩达成的路径可视化、清晰化。

第二,将一个人的优秀能力,赋能给一群人。

做好这一步,它既保证了未来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可以投入相同的资源,得到类似的产出。

更能确保优秀的人和方法被看见,被认可、被复制。短时间内提升团队所有人的认知和能力。

3、运用5层阶梯思考法

婧怡老师说,你还可以使用“5层阶梯思考法”,去推演得失分析,这是一套她已经用了5年的方法,非常好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信息、提炼发现。

基于发现、寻找原因。

基于原因、寻找所有关联要素。

基于要素、对关联因素进行权重排序。

基于因果关系,寻找关键假设或者隐藏前提。

每当走完这5步,你都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完整的深度思考。

第四步:总结提炼

复盘的最后一步,是总结提炼。

婧怡老师说,她见过特别多的团队,辛辛苦苦讨论了几个小时,分析和总结都特别精彩。结果呢?讨论结束后,大家就散会了,各自回工位,该干嘛干嘛。

这几个小时的高质量讨论,随着时间的流逝,就这么烟消云散。等到下一次项目时,所有人都会怀疑:咱们上次的讨论结果,还算数吗?

这真的是件特别可惜的事情,这相当于万米长跑,已经跑完了9900米,就差最后一哆嗦,结果选手自己退赛了。

在这个环节,你必须做到以下3件事,让它们成为你团队踏踏实实的资产,变成下一次项目更上一步的台阶。

1、提炼团队共识

今天的讨论,我们到底形成了哪些共识?达成了哪些决议?进行了哪些思考?这些必须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成为下次决策时的基准点。

否则,你就会发现,明明这次已经讨论清楚的问题,下次执行时又会出现一堆质疑,反复横跳。

不反复强调的共识,等于没有共识。

2、布置后续工作

前面多次强调,复盘的目的,是下一次做的更好。那在此时厘清需要做哪些事情,来提升之后的成功概率,就是至关重要的。

不执行的决议,等于没有决议。

3、沉淀团队知识资产

成果的经验从何而来?失败的决策如何产生?复制的参考依据是什么?

这些思考过程,不应该随着复盘会的结束而消散,而应该及时整理、归档,成为后续可以复用、学习的知识资产。

没有沉淀的知识,等于忘记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直播的最后,婧怡老师说,很多人以为走完这四步复盘就结束。她特意强调:真的不是。

在她看来,一次完整的复盘,有一个终极标准:

复盘会议上的所有结论和假设,都得到了实际应用的再次验证。

只有到了这一步,一次成功的、面向未来的复盘,才算圆满结束。

真是一针见血。

我还有一个特别强烈的感悟,很多人都特别喜欢雷军的一句话:

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而公司里,那些反复犯的错误、那些因此而浪费掉的资金、资源和时间成本。其实就是在反复做着“战术上的勤奋”。

而复盘能力,就是帮你升级为“战略上的勤奋”的关键一跃。

感谢婧怡老师的分享。

也祝你,复盘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P.S.

再次感谢李婧怡老师的分享。

如果,你更喜欢“视频”的形式,或是想要了解更多直播中的细节,也欢迎你进入“刘润·进化岛”,查看完整的直播回放。

同时,在“刘润·进化岛”上,你还可以直接向我提问,收听我的商业日课;可以认识1.9万名创业者朋友,提升自己的商业认知;可以回看商业访谈,听大咖讲书,收获更多的思路和视角 ……

恰好,这段时间,我们也在举办“刘润·进化岛”社群7周年的活动。为了感谢你一直以来的陪伴和支持,我们将会限时放出50元的优惠券,供你分享、使用。

更多关于“刘润·进化岛”的信息,欢迎你点击下方图片了解。

我在岛上,等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为李婧怡独立观点,仅供参考。

观点/ 李婧怡主笔/ 歌平编辑/ 二蔓版面/ 黄 静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2284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