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精微到宏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4日,“韵纳万境”乐震文、张弛艺术展在上海海派艺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是海派艺术馆推出的首个伉俪艺术家联展,共展出了知名画家乐震文与张弛在不同时期的108幅代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乐震文和张弛两位艺术家笔下的山水情怀和境界,贮存着时代的审美情怀。他们以温厚、亲切、宏大的山水气象呈现了今天这个时代的真善美。

乐震文用自己的造型语言描绘了山水与自然的坚定和柔韧,他通过对丘壑、山崖、峰林的描绘,把山的形态提升为厚德载物的精神指向。他的巨幅山水、巨幅荷花,都承载了中华文明和华夏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指向。

乐震文的笔墨受到了先贤范宽与龚贤的影响。范宽的雨点皴在《溪山行旅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乐震文在学习传统,并把传统转换为当代笔墨的体验中获得了新的认识。他的笔法是横向的,都在往前走,很有秩序感。千笔万笔似乎都在前行,有规律、有方向、有秩序,因此我把它称为与时俱进的“俱进皴”。这种“俱进皴”体现了一种时代感和时代的精神。

乐震文 《白鹭》 199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乐震文 《白鹭》 1996

在色彩上,乐震文把红、蓝、绿、黄、青、紫融入了宏大的气象中,使他笔下的山水呈现出具有时代感的人文气象——明朗、浑厚且博大。

他画的云空蒙如涟、轻盈飞度,有种群山吐纳的感觉,群峰似在飞翔。他笔下的云和山,都诉说着一种顽强的精神,恰是中国文化所倡导的生生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乐震文画的巨幅荷花,让我想到南宋吴炳的出水芙蓉,那种纯真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乐震文画的荷花,把这种纯真延续了下来。老子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乐震文把荷花的纯真感体现了出来,就像冯友兰先生讲的那样,“保持了婴儿般的纯真的状态”。

一个艺术家能保持这种纯真的创作态度太可贵了!而在乐震文和张弛的作品中,都能看到并感受到这种纯真的境界和纯真的状态。他们的纯真是向着崇高和自然而生发的,是向着山水的境界和怀抱生发的。这既是他们的鲜明画风,也是以身观天地的人文境界。

乐震文 《水落秋宇空》202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乐震文 《水落秋宇空》2024

张弛的山水语言同样体现着天地人和的语境与开阔视野,她总是以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江山的无限壮美。她画的山林、山脊、山谷与云雾构成了一种深远之美。她以一种对生命的感知来呈现山的雄浑、坚定,云的奔涌、浩渺。

在张弛的山水画里,我看到了崇高与平凡并行,这种审美观使她的笔墨呈现出绚烂的自然生机。在作品《深谷清幽》中能感受到混沌的笔墨透着沉稳,有限的空间呈现出无限的苍茫。这正是中国画笔墨所要追寻的一种人文境界和人文理想。

张弛 《都市春晓》 202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弛 《都市春晓》 2024

作品《云水谣》是一幅大型山水画,她把云、雾和山融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人感觉到她的山水里有松涛的苍茫,也有霜天的烂漫。她在朦胧和雄浑的山水语境中呈现出山水的单纯、笔墨的空灵,创造出轻旷纯雄的画风和山水语境。

长卷《海上揽胜》有着咫尺百里的浩荡气象,展现出上海的时代风貌。这幅作品经过10年的积淀与写生创作而成,体现了张弛的家国情怀与人格魅力。

张弛《云水谣》20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弛《云水谣》2015

乐震文和张弛的山水画,共同体现出一种道法自然的大观景象,两位艺术家的笔墨在和谐中生生不息,并传承着华夏精神。

两位画家数年来坚持写生,在写生中体会生命的意义和笔墨的意义。他们写生命、写自然、写人生、写家国情怀,把自己融入自然中,用笔墨塑造出他们所追寻的朴素的大美。他们从精微到宏大,在刚柔相济中创造着属于时代的生生不息的山水人文情怀。

张弛与乐震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弛与乐震文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中国画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