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文字整理 爱琴海/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持人:季风(阳光报《非常对话》主编)

对话嘉宾:爱琴海(当代诗人、作家、油画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琴海油画作品《水果葬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琴海油画作品《少女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琴海油画作品《银河系阅读》

嘉宾简介

爱琴海,原名王福祥,出生于1952年。他是一位具有奇谲之才的诗人、画家和小说家。长篇小说《喜马拉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被誉为中国的《神曲》。诗集《新易经》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2首十四行诗歌为现代新诗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探索之路。他被众多评论家誉为中国作家中的天才型作家。

编者按

对于陕西著名作家爱琴海,我觉得他的创作思想全部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在其深刻睿智的目光下,任何评论家都觉得没有饶舌的必要。作为爱琴海第一部小说《沉默的玄武岩》责任编辑的岳建一对其作品拍案叫绝,并说:“爱琴海,何许人也?不见经传,竟然写出了如此舒荡而有奇气的文字。”编者也觉得,阅读爱琴海的种种作品,就能理解到他在诗文、小说、绘画等方面深刻、丰富、复杂和广博的雄心壮志。

季风:您好,想问一下您是怎么看待您的新诗集《新易经》的?有评论家称这本诗集是诗坛当下的新话画本,您能谈谈它的具体宗旨及现实意义吗?

爱琴海:季风您好,《新易经》是在苦难、悲惨、焦虑中呼吁自由、平等、民主和博爱。精神分裂式的灵感,旨在反映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混沌、黑暗和虚无。这本书是被我逼出来的,也是两个多月的灵感神授。我当时和上海文艺出版社签了一本书的合同,但他们又不能出版那本调查艾滋病的书,而双方都不愿意违约,就逼出了这本比阴阳两界多了一种神界的解构主义新话画本。韩老师的序写得广深而赞美。作家寇挥写过一篇近万字的天才评论,可惜没能收录,以后若再版时一定要收录。感谢大家关注寒门冰雪,在广寒高空共播北风凛冽的种子。

季风:回顾您以前的创作,陕西作协的《小说评论》杂志以及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群众艺术馆等单位为您的长篇小说《喜马拉雅》举办过座谈会。评论家李志军说,这是一部美丽、崇高、深奥的小说,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学景观,这部作品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并大胆地把但丁的《神曲》、荷马的《伊利亚特》和美国小说家麦尔维尔的《白鲸》这三种结构熔为一炉,对有关神性和人性世界的真理、欲望和暴力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和总结,您集三十年之力创作的《喜马拉雅》被誉为东方的《神曲》。您能否谈一谈这部作品的创作动机和哲学内涵?

爱琴海: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写的内容简介。李馆长作为主持,先照着念了一遍,然后是李星等人开始发言。李星老师说他看不懂此书,畅广元老师则说他看了3遍,还长篇大论了一番……

季风:是李星老师不愿意认真看,还是说这本书确实是一部天书奇谈?喜马拉雅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圣山的名称,您为何要用这样的书名?

爱琴海:李星说,他最喜欢我的那部《沉默的玄武岩》,他一直鼓励我沿着此路走下去,能写出大作品。但我已经不喜欢以前那种土匪题材,包括探索复杂的人性了,直觉上更偏向简单、美和崇高。李星老师是现实主义文学评论家,他不喜欢在现实主义的描写中有过多作者的思辨,但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高贤均先生则恰恰喜欢这部书中那些对中国文化鲁莽、大胆、不成熟的批判,所以特别开辟了探索者丛书。这也使得我的这部大散文小说有了容身之处。初生牛犊不怕虎,但以我当时的知识、经验和才能,确实不能驾驭这样伟大的题材。但这部书的象征性还是很有潜力的。高贤均社长和当初退掉路遥《平凡的世界》书稿的编辑周昌义(《沉默的玄武岩》的第一推荐编辑)当着我的面说:“《沉默的玄武岩》险象环生、震撼人心。”当时,《当代》杂志社通知我《沉默的玄武岩》将要发表,并会颁发“当代文学奖”,高社长还提前将此书的书稿拿给了《新华文摘》的主编看,等《当代》杂志发表后,《新华文摘》还转载了一下。《当代》杂志的主编秦兆阳先生觉得某些描写西路红军的地方不妥,便和高老师商量后要我去北京改稿。而我说是去北京改稿,其实是到处去玩,因为实在是不想改。后来,人民出版社和四川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一同作为探索者丛书出版了。2000年,阿来的《尘埃落定》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季风:您的长诗内容叙事宏伟,油画作品又意象深远,还包括了小说的意象,似乎总不甘于当下所谓的现实主义和写实派的技巧,这些与您平时阅读和研究哲学著作有关系吗?作家、诗人、画家这三个身份,您更愿意承认哪一个呢?如果说,写作和绘画是您平时的职业,而研究哲学是您用来思考和处理人们当下遇到的现实困惑,那您是如何看待这三者之间的兴趣以及与职业的关系的?您如何看待文学及绘画的现实主义分支的各个流派特色?您最热衷的作家及作品是什么,能否给读者推荐一些经典内容呢?

爱琴海:季风兄弟,哲学是绘画和诗歌的原子核。在我三十岁到五十岁时,我读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读了《国富论》《论法的哲学》,也读了黑格尔、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的某些作品,还研究了《极权主义的起源》《论美国的民主》等书,甚至看了康德、洛克、笛卡尔、卢梭、利奥塔、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福柯、德里达、谢林等人的著作。我通过哲学仰望太阳和星空,用诗、绘画和文字来赞美上天,揭露黑暗,寻找生命、道路和真理。

季风:您给人的感觉是健康快乐的,平时又喜欢浓茶烈酒,属于不拒佳肴的陕西纯爷们,虽年过七旬,仍如少年般身手敏捷,也从不郁闷孤独,这些与您读书写作的生活有关,还是有什么独门的养生秘诀?

爱琴海:我的健康三大爱好是爱信仰、爱读书、爱运动和一切美好的事物。

季风:您如何看待绘画色彩以及文学作品语言的瑰丽和丰富内涵?

爱琴海:法国人丹纳的《艺术哲学》认为,绘画的顶峰就是生动活泼、辉煌灿烂;德国人谢林的《艺术哲学》则认为,绘画的精神就是活写活画一部《圣经》。谢林在中国几乎无人问津,而丹纳却成了无神论美术学院的圣经。我认为,色彩和语言的瑰丽犹如孔雀展屏、抖屏,但天空是最美丽的。我现在体会到,真正的语言应学习《圣经》 —— 简单、清晰、确切,这才是语言的万有引力之魂。

季风:为什么您的写作和绘画状态一直很好,且激情不竭?

爱琴海:感谢我心里的神!

季风:您能否为大家推荐一些有关文学和哲学学科的书?

爱琴海:我为大家推荐人生必读的十大名著:1.《圣经》;2.《古兰经》;3.《佛经大全》;4.《古希腊神话和悲剧》;5.《摩诃婆罗多》;6.《荷马史诗》;7.《神曲》;8.《浮士德》;9.《莎士比亚全集》;10.《论美国的民主》。

再推荐十大世界哲学名著:1.《柏拉图全集》;2.《亚里士多德全集》;3.《康德全集》;4.《谢林全集》;5.《黑格尔全集》;6.《卢梭全集》;7.《洛克全集》;8.《极权主义的起源》;9.《德里达全集》;10.《哈耶克全集》。

十大“神哲”学家著作:1.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2.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忏悔录》;3.《马克思·韦伯作品集》;4.巴特的《罗马书释义》;5.《马丁·路德著作集》;6.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7.奥利金《驳塞尔修斯》《论原理》;8.《胡塞尔文集》;9.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10.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季风:谢谢您推荐了这么多种类的哲学著作。有人说,哲学让人清醒,能够在判断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时目光如炬、眼光独到,但似乎会破坏文学家的思维与创作,您个人对此怎么看?

爱琴海:你把我推荐的书单夹在我们的对话中间,这才是光。哲学是上天派往一切学科的天使,并不会破坏文学家的思维与创作。全部文学都是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模仿。创造者怎么会破坏他的作品被造物呢?只会给予营养和提高。

季风:陕西因为秦岭的气候变化,出现了南北差异。陕北延安因为是新中国的摇篮,在新时代出过柳青、路遥等著名作家;陕南商洛也在新世纪出现了贾平凹、陈彦两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作为从汉中走出来的作家,您如何看待汉中地域的作家,是他们的作品厚度不够还是灵气不足?

爱琴海:汉中被群山包围着。在山地出生的人,难免会有盆地意识,但也不必担心,城固县以前出了个张骞,在才华横溢的威尔斯写的《世界史纲》中,张骞却成为走得最远的人。张骞和秦始皇在《世界史纲》中各自独占了一章,但秦始皇是独裁的代表,张骞却是世界文明的代表。

季风:您一下子把汉中夸到了极限,就是话有点少,也说得太简单了。您能不能推荐一些现代人物,或者谈点您老家的风土人情和您小时候的生活环境?

爱琴海:不想谈。

季风:南郑也是一个好地方,人杰地灵,过去所谓的汉中就是南郑。您的家乡肯定有很多有趣的话题吧?

爱琴海:汉中有花海,特别是油菜花海。那里气候温和,景色十分美丽。理想主义在东汉时期的张鲁时代就有过落实。那里的人更接近上帝和大自然。而生活在皇城根下和荒凉贫瘠之地的人,则更喜欢好勇斗狠、争权夺利(名)。汉中的风光有点法国味,像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以我欣赏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默默无闻(名),才能生活得幸福。

季风:听说有一家出版社曾委托您去采访,希望您能写出一部有关现实主义的小说。现在有很多纠缠不清的情与法之争一直争论不休,也似乎只有文学最能诠释其复杂性了。

爱琴海:我看过一本日本人研究中国人的书,书名已经记不太清了。书里说,南郑是战国时期的刺客荆轲后裔的逃遁之地,所以,当地人的性格中有着激烈的基因。

季风:过去就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安定蜀未定”的老话,这是否与蜀地的山地环境有关呢?在我的印象中,汉中当地民风淳朴,人也勤劳能干、非常好客。

爱琴海:汉中人确实好客。你说的这个问题,我得考虑考虑。古希腊悲剧多是复仇剧,剧情极为震撼。重写有没有意义呢?而且人家写得那么好,我们能写得过《古希腊神话和悲剧》吗?我起的笔名,就纠结在“两希文明”的强大洪流之中。

季风:您的笔名和那个古老的爱情传说有没有关系?

爱琴海:爱琴海的正确译法应是“父亲的海”,意为启发我们思考命运的变化无常。

季风:据说,爱琴海是您发表第一部作品时特意起的笔名,从此没有更改过吗?

爱琴海:是的。

季风:您如何看待自己最近出版发行的作品?

爱琴海:这些作品是截然不同,具有不同的审美追求。

季风:有没有故事梗概或是特别深刻的含义,可以让读者提前了解一下?

爱琴海:《创世纪》试图把七天的创造和现代日新月异的科学对接,用神学研究并解构大爆炸是怎样诞生的。《红丝带》是我和亡妻在她生前亲自到河南艾滋病村采访的结果。最后一部书,是一本旧作重新出版,目的是探讨一个国家的苦难根源和一位国王的统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