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广汉

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目标,美国旧金山湾区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对标对象之一。两大湾区所在地区交往历史悠久,经济互补性强。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也是广东与加利福尼亚建立友好省州关系10周年。不久前在加州举行的中美湾区对话见证了两大湾区所在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企业深化交流合作的愿望,展现出中美省州、城市和民间合作的良好基础以及推进中美两大湾区合作的广阔前景。如何不断推进湾区合作,使之为中美关系止跌企稳和长远发展增添动力,是中美相关各界都应深入思考也大有文章可做的问题。

首先,促进人文交流,厚植深化合作的民意基础。正所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国家或地区间人民的相互了解是双方增强互信、扩大共识、加强友好的基础。旧金山在历史上是美国第一座迎来华人移民的城市,现在也是美国华人占比最高的城市。旧金山湾区的华人华侨大多来自广东、香港、澳门地区。他们积极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拥有广泛的商贸网络、资金和人脉,熟悉当地文化和社会环境,成为美国社会认识、了解中国的一扇窗,也是促进中美两国人员往来、增强互信与友好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开放包容、接纳多元文化等特质是使旧金山成为美国“硅谷”的重要原因,粤港澳大湾区的香港、澳门和深圳等城市也都具有各自多元和开放的特征。推进中美两大湾区合作需要充分重视人文交流,促进文明对话和人心沟通,厚植深化合作的民意和民心;需要发挥华人华侨的优势,发挥商会、智库、高校等的作用,不断夯实中美合作的民间基础。

其次,加强产供链等各领域经贸合作,帮助稳定中美关系的“压舱石”。过去相当长时期以来,经贸关系都在维护和稳定中美关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因美方近年来加大对华遏压,经贸关系这块“压舱石”渐失稳定。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高度开放型和外向型经济的一个典型代表,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和产业分工体系。中美两大湾区在产业链、供应链等层面深度互嵌,经贸优势互补。旧金山湾区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数字技术等领域具有国际领先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大力发展相关高新科技产业,在5G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国际领先地位,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等成果转化和市场应用方面具有优势。

美国政府近年来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从关键产品的供应链和对华投资等方面出台了不少限制措施,试图推动中美科技和经贸“脱钩”,迟滞中国发展。美方这些蛮横做法当然对中美经贸合作、包括在产业分工等层面对中美两大湾区合作造成冲击。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两国各层面经贸合作的韧性,美国方面是广东、香港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企业在广东也有大量投资,中美两大湾区的经贸关系密切。华南美国商会不久前发布的报告显示,美企对华南地区整体营商环境“很好”或“好”的评价以及对未来一年中美关系的乐观预期,较之前两年都有上升。

第三,以气候变化领域为重点,推进绿色发展合作。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具有深化合作的愿望和共识,希望加强在气候变化政策方面的沟通和协调,共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完善。中美两大湾区在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都有较强实力和潜力。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快速流向城市,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城市在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居住环境以及生态环保等方面将会面临越来越多课题,这也为中美两大湾区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提供了机遇。双方可以进一步加强创新合作,共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碳排放强度;还可以加强在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合作,助力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同时也要看到,美国试图通过限制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来维护自身的产业霸权地位,这无疑会对中美气候合作带来负面影响。我们要对美国在高科技领域挑动对华“脱钩”的中长期趋势保持清醒,在促进中美两大湾区对话沟通的同时,妥善处理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整合粤港澳三地科技创新资源,发挥珠三角产业配套能力强和市场广阔的优势,更好利用香港和澳门特有的体制机制优势,不断吸引和集聚国际高端创新要素,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着力提升自身科技能力,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作者是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