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一场“及时雨”滋润了干渴的农田。对温县农户们来说,这场雨是“锦上添花”,而在此之前,全域喷灌才是“雪中送炭”。

朱乐军是温县祥云镇大玉兰村种粮大户。他的裕田种植专业合作社曾被授予“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在温县农技人员指导下,今年该合作社的高产示范田在降雨之前,利用喷灌机械进行灌溉作业,缓解了500亩玉米地的“近渴”。

说起6月16日这场降雨,他说这是“及时雨”,而前些日子的滴灌喷灌才是“救命水”。“麦收以后是种秋,这时候如果出现土壤缺墒,容易导致出苗差、缺苗断垄。”朱乐军说,“幸好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以喷灌方式,既节约水源,又滋润苗种。”

目前,正值夏种夏管关键时期,刚刚播种的玉米、大豆等秋季作物需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墒情。而近期持续高温天气,使土壤失墒严重。温县整合科技应用、资源调度、社会动员等,调度水源、抗旱保苗,有效缓解土地之旱、庄稼之渴。

科技赋能,精准施策,打造节水新模式。温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无人机喷洒、智能灌溉系统等高科技装备被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减少了水资源浪费。技术专家团队根据作物类型、土壤特性,量身定制灌溉措施,实现“一地一策”。此外,温县还通过举办节水灌溉技术培训班、发放科普资料等方式,提升农户抗旱能力。

修复设施,开源节流,保障灌溉生命线。为确保灌溉水源充足,温县对水利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和紧急维修,重点对5000余眼机井以及灌溉渠道进行清淤疏浚和维护升级,有效解决了水源紧缺地块的灌溉难题。

信息为先,科学预警,打好抗旱攻坚战。温县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宣传、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建立紧密的联动机制,多平台、高频率发布高温预警和抗旱指南,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灌溉时间,有效避免了高温时段作业导致的水分蒸发损失。同时,加强对病虫害的动态监测和预警,保护作物健康成长。

在对水资源“精打细算”、用科技手段增强抗旱“智”力支撑的同时,温县派出44名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配药、指导,帮助群众预防因干旱产生虫害,增强作物抗旱能力。据统计,进入6月份以来,温县已累计投入抗旱设备860余台(套),秋作物已播种43.36万亩,累计灌溉面积56.3万亩次。

(记者 陈彬 通讯员 崔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