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如

【“这才是百姓需要的专家。”】

6月初,79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来到株洲的田间地头,指导首个无人农场建设及无人驾驶插秧机、直播机作业。

卷起裤脚,赤脚下田;田垄上吃盒饭,争分夺秒……这对于罗锡文来说,是家常便饭。他常说,只有两只脚踩在泥中,才能判断机器下田后的作业情况,才会知道应该怎样改进。

“泥腿子”院士散发的泥土味,芬芳万里,赢得广大网友、读者的一致点赞和敬佩。“这才是为人民服务的好院士,为民造福!”“这才是百姓需要的专家。”知株侠视频报道中的留言道出了广大百姓的心声。

“脚踩泥中”,既是罗锡文成功的宝典,更折射出农业科学家脚踏实地的作风和心系天下苍生的情怀。

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准备、无人驾驶插秧和直播作业,从大局到细节,罗锡文都非常重视。在田间指导结束后的座谈会上,他与基层干部、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农民面对面交流,毫无架子。在探讨环节,罗锡文周边围满了人,他做到有问必答。

如何端牢中国人的饭碗?罗锡文认为:“一靠种子、二靠耕地、三靠农机。”为此,罗锡文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农业机械化研究,整日奔波在田间地头,把生命的根须深深扎进中国的沃土,最终收获了累累硕果。

退而不休,壮心不已。罗锡文经常说,“我在农村长大,深知农民的艰辛,我们研究农机,就一定要为农民、为农业实实在在做点事。”罗锡文描述了未来他最想实现的农业景象:“年轻人在太阳伞下喝着咖啡,机器在田中自动完成各项作业。”这个“开直播机的老头儿”,哪怕已79岁高龄,仍矢志不渝,坚守着初心和使命,朝着他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梦想,一路前行。

山雄有脊,房固因梁。近年来,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离不开众多像罗锡文这样的“泥腿子”专家,他们身上的“泥腿子”精神、“泥腿子”情怀,在广袤的中国大地种出了最美庄稼,一次次圆了育种梦、丰收梦和增产梦。

编辑:青琪

二审:戴萍、唐剑华

三审:叶新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