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泰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坚持依法履职、依规用权,以“法治+”理念守好审批底线,擦亮服务窗口,让“审批有矩、服务无距”成为审批工作主旋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治先行夯实基础。新入职人员如何快速掌握法定职责?如何更加高效的推进行政审批程序标准化?审批的后半篇文章如何做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强化法治基础建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夯实审批工作根基。

编印《行政权力事项历史沿革文件汇编》作为审批工作的基础资料和“工具书”,全量收录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成立以来各级各类文件协议115份,320余项行政权力事项完成“颗粒化”梳理,确定176项最新事项清单,保证权力来源合法、职责规范清晰;在全省率先探索行政许可案卷标准化,制定《行政许可案卷归档整理零基础模板》,向县市区推广复用,先后开展“依法行政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行政执法案卷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倒逼行政行为规范严谨;全面强化审管衔接工作,联合23个部门单位厘定事项清单、确定推送方式、明确联络人员,自2023年7月以来推送审批信息4.3万余条,实现行政审批与监管执法双向奔赴、无缝衔接;开展行政审批档案攻坚,历时9个月完成82 个业务事项、38426 件纸质存量档案的规范化整理和数字化加工,高标准建成标准化智能档案库房,全面实现审批有依据、过程有痕迹、事后可查询、全程可追溯。

法治手段定分止争。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声”从何处来?如何解决一个、规范一类?如何用最小成本实现政府和企业群众的双赢?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聚焦诉源治理,强化制度支撑,打造行政争议前端化解新“枫”貌。

首创“民情企意工作室”,进一步发现政务服务领域反映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通过驻厅专员、12345热线等渠道及时掌握潜在矛盾纠纷问题,抓早抓小、接诉即办。2023年8月“政务服务热线”先后收到多条咨询“网约车从业资格办理政策”的电话,反映出“网约车从业资格”相关政策知晓度低的问题,相关科室立即着手,在纸媒及新媒体端发布多期政策解读,同时举一反三,针对企业群众咨询量大的事项进行集中宣传解读,提升了政策知晓度,有效预防矛盾纠纷的产生,真正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

建立“1+11”依法行政制度体系,通过制度约束行为,压缩自由裁量权,特别是围绕重大复杂敏感类事项,创新“三级会审”机制,以集体讨论把控风险。在建筑业企业资质事项实施过程中,因政策变化引发了企业集中诉求,为避免矛盾问题激化升级,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三级会审”确定了5条针对性对策,将企业反映集中的问题“打包”解决,通过优质的政务服务供给让企业感受到发展变化,持续提升企业满意度,类似会审实施以来开展20余次,平稳解决苗头问题50余个,2022年以来实现了行政诉讼“零新增”

法治思维赋能发展。泰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秉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的理念,将法治思维贯穿于时时处处事事全过程各环节,让法治工作与业务工作实现“并轨”。

组建“法务小专家”工作群组,实现专业知识集中学习、执法问题集中反馈、矛盾纠纷集中研判,通过“三集中”的方式为每个业务科室“种下一颗法治的种子”,简单涉法问题即时处置,带动科室法治思维整体提升;在五马智慧农贸港项目的规划许可发证前夕收到了听证申请,作为市级重点民生项目,早落地开工一日,民生福祉就能早见效一日,业务科室立即与法治科室联动,一方面对业务办理全流程进行复盘、研判诉讼风险,另一方面深入了解矛盾根源,合法合规做出决定,保证了五马智慧农贸港“十一证”齐发,跑出民生项目开工建设新速度。

针对市县两级行政审批部门“业务相通、问题相似”的特点,常态化开展市县两级典型案例研讨,对审批中的倾向性、风险性问题提出预警及治理建议,分享法治工作先进做法及经验教训,例如随着行政审批工作的不断发展,行政许可的撤销、注销和撤回工作逐渐增多,但具体流程一直处于空白,市级审批部门将外出学习成果与日常工作经验相结合,探索出“行政许可退出工作规程”,对撤销、注销和撤回行政许可程序进行了明确,并向县级审批部门进行推广,极大降低了工作中程序违法的风险,守好行政审批法治底线。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报道)

(大众日报及所属“大众”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