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3年,振兴东北的号角吹响,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迈向发展新高度。在此过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奔赴东北、留在东北、回到东北的开拓者、革新者、建设者。值此东北振兴20周年之际,央广网黑龙江频道推出《东北振兴20周年·我的家在龙江》系列报道,关注黑龙江振兴产业升级发展、带头引导行业领域取得突破的各种人才,挖掘他们身上富有情怀充满生命力的扎根龙江、建设龙江的故事。

央广网哈尔滨6月20日消息(记者马俊玮 见习记者陈显春)

“小龙女来了!”

在黑龙江,每到一处寒地小龙虾养殖基地,董宏伟总能听到这句亲切的称呼。董宏伟是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水产分院研究员、寒地小龙虾创始人,“小龙女”也因此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尔滨市松北区乐业镇杏林村养殖户陈华向稻田里放流小龙虾苗(受访者供图)

6月18日上午,哈尔滨市松北区乐业镇杏林村小龙虾养殖户陈华把一箱箱小龙虾苗放流稻田,欢蹦乱跳的虾苗是她增收的希望。“这个时候防潮网和注排水口都得挡住、包住了,不让虾苗跑了,再有就是看好水位,气温低的时候,那水位别太高,特别热的天,就要注水加深水位,过几天就开始投喂了。”陈华说起养殖小龙虾的技术头头是道。其实,她说的这些都是董宏伟传授的。

每年从6月初,董宏伟就开始忙碌起来,奔走于黑龙江各个小龙虾养殖基地,帮助养殖户进行小龙虾苗野外放流,同时,传授养殖技术、讲解注意事项。

“我们只管养好虾就行,虾苗送到地,销售有人收,坐等收成。”陈华说。

而早在一个多月以前,董宏伟就开始做起了准备。“这个位置就是寒地小龙虾的发源地,后面的几个池塘都是小龙虾精养池塘,因为水深8-10米,能够保证小龙虾在冰层下越冬存活,所以我们给他起名叫寒地小龙虾。”5月6日,记者在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水产养殖基地里第一次见到董宏伟时,她指着池塘说:“小龙虾苗刚刚入池塘5天,在这片10亩的池塘里,能产出大约2000斤小龙虾。”

10年前,小龙虾火爆大江南北,黑龙江也在不断尝试高寒地区养殖,但每一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怎么就能养不成?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董宏伟的脑海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宏伟和同事为小龙虾苗配备养料(刘夏 摄)

2018年,董宏伟研究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后,发现1℃—35℃ 是小龙虾的生存温度,冰下水温是4℃,说明黑龙江省绝对可以养殖。于是,董宏伟组建了寒地虾研发团队,成立了黑龙江省首个寒地虾研发中心。自此,董宏伟开始了漫长的科研攻关之路。

1990年毕业于大连水产学院,主持过国家、省、市级的施氏鲟、匙吻鲟等名优鱼类养殖技术研究,曾荣获中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负责的施氏鲟养殖场被评为国家级施氏鲟良种场……董宏伟的底气来自她30多年在科研一线的经验和积累,但在小龙虾养殖方面没有经验可循。她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将虾苗引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宏伟观察小龙虾苗长势(刘夏 摄)

众所周知,江苏盱眙是小龙虾成名之地,距离黑龙江省2000多公里。3年时间,寒来暑往,引种车无数次奔波于盱眙和哈尔滨之间,每一次董宏伟都亲自押车,做运输成活率实验。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将虾苗的运输成活率从10%提高到95%,董宏伟用科研人的执着精神,晒出了一张令水产行业尊敬的运输试验成绩单。

虾来了,另一个难题随之而来,南方引种的虾苗下塘10天内成活率不足10%。董宏伟和她的团队调水质、选饲料……成百上千次的失败终于换来技术突破:高寒地区首次引进小龙虾养殖成功,培育出了适合寒地气候的小龙虾地理种群,首创寒地小龙虾池塘精养和虾稻共作技术模式,苗种下塘成活率由10%提高到7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殖基地的寒地小龙虾(刘夏 摄)

“科研只有成功与失败,从未想过放弃。因为我对科研的热爱,相信自己的团队能行。”董宏伟说,“还有,就是作为水产人,我希望通过小龙虾项目的成功来帮助黑龙江的水产养殖户提高效益!”

如何让广大农民学会养殖寒地小龙虾技术,推广又成为难题。据董宏伟介绍,刚开始进行示范推广时,养殖户不太愿意接受,一个是黑龙江省从来没有养小龙虾的历史,还有就是养殖户经历了很多其他养殖项目,都没达到预期,寒心又灰心。

董宏伟是哈尔滨市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她用这个身份四处推广寒地小龙虾养殖示范项目。2021年,哈尔滨市通河县虾稻共作、七台河市勃利县池塘养殖小龙虾试点获得成功。2022年,佳木斯、牡丹江、齐齐哈尔试点养殖均获得成功。截至2023年末,寒地小龙虾养殖规模年均增速超过500%,养殖区域辐射黑龙江省11个地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尔滨市方正县天门乡沿江村集体放流小龙虾苗(受访者供图)

那一年,董宏伟不是在养殖基地,就是在去养殖基地的路上。

养殖效益是寒地小龙虾立身之本。采用池塘精养模式,亩产100斤-200斤,利润为2000元;采用虾稻共作模式,亩产50斤-100斤,利润约1000元。虾稻共生,一水双收,形成绿色生态发展的多赢效益。

董宏伟是黑龙江小龙虾产业的领军人物,从科研、养殖到销售,她把这个产业发展需要的各个环节协同整合,不仅丰富了黑龙江水产产业体系,完善的产业链也成为践行大食物观、助力龙江发展的新动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