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在平坝区羊昌乡稻香村高标准农田里,一台智能插秧机在水稻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插秧机驶过之处,一株株秧苗从苗盘上依次滑落,均匀有序地插播在水田里,不到10分钟,一亩田便插秧完毕。

“目前天气不错,再忙两天,今年的插秧工作就能结束。”稻香村种植大户、安顺市平坝区君合科技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剑君站在田埂上指导技术工人调试设备,为今年水稻移栽扫尾工作做足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如今插秧能这么快,一个小时就能插七八亩!”新农人杨剑君说。2012年,在外工作的杨剑君辞职回到家乡,成为一名职业农人。

在杨剑君的记忆里,种田是件苦差事。2013年,他在村里流转土地种了30亩地,插秧靠人工,请10多位工人需要一个多星期。如今,他自己种了300亩水稻,还帮周边的村民代种了800亩,1100亩水稻,三台插秧机,只需四五天就能插秧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光快,还插得均匀,效果比人工拉线还好!”2022年,杨剑君成立了农业公司,购买3台智能插秧机,不仅管理自家田地,还开展托管业务。

从“人工耕种”到“机械化”,短短十余年,现代农用机械飞入寻常百姓家,智能农业新机具运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得益于技术革新和政府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平坝区君合科技农业有限公司展厅,记者看到了一架无人机,很是好奇。经杨剑君介绍,这是从乡农机推广站借来的无人植保机。

“以前打药用的是传统手压喷雾器,家里的30亩地,一个人需要两三天时间,如今,上千亩水稻,采用无人植保机,一两天时间就能打一遍药。”杨剑君说,在现代科技支撑下,无人机植保机在智能化飞控系统、喷洒系统、载药量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突破,大大提升了农业耕作的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主导,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安顺市农机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黄恒建介绍,今年,安顺全市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7.2万亩,建设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点11个,推动全市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目前,全市拥有育秧线26条、各类插秧机械95台。在西秀区刘官乡、平坝区白云镇、镇宁自治县宁西街道、关岭自治县坡贡镇等多个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实现了水稻种植从犁田、插秧、施肥、病虫害防治、收割、晾晒全程机械化。

“如何全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机械的科学操作与运用也要跟上。”安顺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张家洪介绍,目前,市水稻所正加强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在全市范围内分批开展农机农艺培训,重点在育苗和插秧等环节上,从标准化生产的角度,完善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并制定操作性强、适应性广的技术规范、精准科学地进行指导,提升小型机械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正是对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和赋能。

如今,在农业科技的推动下,杨剑君的农业公司已经实现从水稻种植从犁田、插秧、施肥、病虫害防治、收割、晾晒全程机械化,形成一套成熟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科学种植技术体系,并向社会提供耕种管收一条龙服务。“目前,我们正在全力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机具‘三新’集成配套技术项目,在未来,科技只会让种田变得越来越简单!”杨剑君自信地说。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