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并不是无辜被针对,而是因为打到了欧洲电动车市场发展不足的七寸!

欧洲中部时间6月19日下午,欧盟中国商会和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 CEIS )上海总部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联合主办中欧企业家圆桌论坛暨《绿动欧洲——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欧发展报告》发布会,在论坛上,上汽欧洲公司副总裁袁映琛公开叫板欧盟,对欧委会此前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加征临时反补贴税的决定表示反对:“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公平的,对中国车企不公平,对欧盟一直倡导的自由贸易精神不公平,对欧洲的用户也不公平,甚至对经销商群体和友商,也并不公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要针对中国电动汽车?

2024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如无法与中方达成解决方案,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的方案将于7月4日起实施。欧委会表示,对抽样调查的三家企业——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反补贴税,其他配合调查但未被抽样的中国纯电车企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税,加上之前欧盟对进口汽车普遍征收的10%关税,这意味着上汽集团等中国车企面临的最高关税税率将增至48.1%。

欧盟的此次打压,是打着自我“保护”的旗帜,试图遏制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全球化发展进程。众所周知,这是不正常的行业竞争手段,未来也必将对欧洲汽车市场的有序竞争、良好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之前为了抑制中国发展,欧盟提出环保理念,大力推广电动汽车,现在发展不起来,就开始打压中国车企。欧洲的充电设施配备不完善,产业链未形成,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的成本高,而中国品牌依托完善的产业链优势,技术及研发的综合规模优势,大幅优化新能源车研发生产成本,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彻底颠覆欧洲人对电车的初始印象。为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压中国汽车发展,欧盟又开始搞此次所谓的“反补贴调查”,用加征巨额关税的办法试图阻止中国汽车在新能源赛道的弯道超车。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不到3%,而这一数据在2023年变成了22%。根据EU-EVs的统计数据,2023年,在欧洲15国市场销售纯电动车势头最猛的中国品牌是上汽MG,销量达到9.9 万辆,占整体销量的5%;比亚迪销售14906辆,长城销售4578辆,蔚来销售2364辆,小鹏销售2054辆,欧拉销售1634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要针对上汽集团顶格征税?

外界普遍认为,上汽集团此次成为欧盟顶格征税打压的对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作为连续8年中国车企的“出海一哥“,在全球市场迅速崛起的态势以及在欧洲市场势如破竹的销量表现已让欧盟深深忌惮,正所谓“既戴其冠,必承其重”。

2023年,中国车企海外销量以468万的规模首次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一,其中上汽集团以120.8万辆的成绩再次勇夺中国车企海外销量冠军。在英、法、德等欧洲十三国的中国汽车销量排行榜上,上汽集团2023年也以24.28万辆的规模位居第一。今年1-5月,上汽集团在海外市场交付新车46万辆,同比增长17.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出海的主力MG名爵品牌已连续5年蝉联“中国单一品牌出口冠军”,2023年全球销量超过84万辆, 在发达国家市场代表中国汽车站稳脚跟。在中国汽车出海欧洲的版图中,上汽MG品牌表现最为突出:中国每出口欧洲10台车,就有7台是M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汽MG品牌旗下的纯电主力车型MG4 EV表现也非常亮眼,2023年海外累计销量突破13万辆,一举夺取“欧洲紧凑型纯电车销冠”:在德国与大众 ID.3 参数 图片 )竞争激烈,表现不相上下;在英国超过特斯拉成为月度纯电车市场销冠;在法国、西班牙等国,也跻身纯电市场前六名。同时,上汽MG的新能源车型接连斩获法国automobile 汽车奖“最佳年度电动车”、英国年度 风云 车“最佳车型”、德国年度风云车“最佳紧凑型车型”等50余个欧洲权威奖项,可谓奖项收割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打赢欧盟“阻击战“?

上汽集团在关于欧盟委员会反补贴税决定的公开声明中指出:“过去十年,上汽集团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近1500亿元,累计获得26000余项有效专利。我们依靠技术创新,而非政府补贴。“ 可以说,技术创新是上汽集团、乃至中国汽车打赢这场欧盟“阻击战”最大的底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刚刚过去的5月,上汽集团发布了包括新一代 星云 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珠峰一体化整合架构、星河一体化整车架构三大整车技术底座,以及 魔方 电池、蓝芯动力总成系统、绿芯电驱动系统和银河全栈智能解决方案在内的“七大技术底座”2.0升级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汽七大技术底座核心亮点如下:

1、“星云”平台每度电续驶里程挑战行业领先的12公里,比现有水平提升超30%。

2、2026年底行业首个全固态电池量产上车,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是传统动力电池的一倍以上。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上汽全固态电池有望最终实现高达40%的成本降幅,这对未来新能源汽车整体成本的优化将产生深远且积极的影响。

3、搭载DMH超级混动系统的荣威D7 DMH混动汽车在满油满电的情况下跑出了1,962公里的续航里程成绩,实测百公里平均油耗仅2.8L。新一代“蓝芯”混合动力系统效率将进一步提升10%。

4、全新“珠峰”机电一体化整车架构,无缝链接从“油”到“电”的赛道转型,最高油电转化效率超过3.75kWh/L,显著优于行业主流竞品水平。

5、全新“星河”电氢一体化整车架构,聚焦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使用场景,增程型燃料电池电堆P4M系统额定功率45kW,常用工作点效率大于50%,最高效率突破55%。

6、上汽旗下零束科技基于全栈3.0技术研发的第一代“中央大脑”已在上汽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智己的最新产品上实现落地应用,并且上汽零束正在积极规划全栈4.0的研发路径。近期,上汽集团成为国内唯一乘用车、商用车两大自动驾驶项目双双入选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名单的车企,上汽L3、L4级自动驾驶落地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速。

背靠雄厚的技术实力,上汽在市场端也灵活调整各种策略积极应对:据了解,未来24个月内,上汽将有包含燃油车、纯电动车、HEV,以及PHEV等多种动力形式的14至15款车型投放欧洲市场;同时,今年欧洲经销商网络将突破2000家,并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相应的品牌体验店,帮助欧洲消费者更了解上汽MG品牌的传承和产品特性。此外,袁映琛也表示:“上汽将在欧洲建立工程技术中心,基本上会放在法兰克福,同时欧洲建厂计划也在有序推进中,我们跟多个国家都在沟通和探讨,包括利用现有产能等种种可能性,这表示了上汽在欧洲坚持长期发展的一种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盟加征关税这事对于中国汽车企业,对于中国一代一代的汽车人来说,也只是百年发展当中的一朵浪花而已,我们中国汽车拥有足够的能力,拥有足够的韧性,来应对这一切。我坚信,只要我们秉持着长期主义的精神,一定会笑到最后。“袁映琛在论坛上这段铿锵有力的表态说出了众多中国汽车人的心声,中国汽车全球化之路必将笑对风雨、一往无前。

上汽集团这次在欧盟家门口叫板,不畏欧盟打压、据理力争,不仅源于对自身产品和技术创新实力的信心,更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代表中国汽车发出了坚持全球化不退缩的最强音。

回首往昔,中国汽车行业一直处于“学习阶段”,而站在当下,凭借新能源智能化赛道的技术领先优势和产业链集群优势,中国汽车的崛起已然不可阻挡。作为中国汽车出海的领头羊,上汽集团虽然遇到了欧盟最为“严苛“的对待,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它可以用技术、用产品、用更优秀的造车能力,让欧盟、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汽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