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某些新造车是在收割韭菜,还是国家所说的“新质生产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6月25日,又有两家企业公开在产品发布会上“公开喊话”某些新造车。

上汽通用在6月25日正式对外展示了其在整车试验认证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RoboTest无人化整车智能试验平台”。所谓“RoboTest无人化整车智能试验平台”,指的是一套“机器人测试系统”,这套系统由车端和云端两大核心部分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端控制器集成了驾驶机器人系统、定位感知设备及控制模块,通过轻量化、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可实现快捷拆装,无需破坏车辆原有结构。云端控制中心负责试验规范、测试路径的远程配置、实时监控与管理,以及试验数据的无线传输与分析,确保试验的高效和精准。

用大家能够理解的话来描述就是,上汽通用准备在新车试验认证领域,用机器人取代人工测试,包括耐久、噪声、排放、热力学和性能等台架试验,以及比利时路、操稳路(G0级)和危险性项目等道路测试。据称相比人工测试,这套系统能够显著提升试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效率和安全性。

正是在这场发布会上,上汽通用的两位工程师分别公开喊话某些新造车,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其中一位高姓工程师称:“上汽通用采用全球统一标准,每台车的测试周期是两年,(合计)测试里程会超过600万公里,都得靠我们工程师没日没夜去开出来的。现在市场是非常激烈,很多车企两三年就能上一款新产品,我们上汽通用也其实非常想这么快,但是这个标准卡在这里。我们一辆车如果这些试验不做完,就绝对不能上市”。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工程师褚伟萍:“汽车行业现在非常卷,卷价格,卷配置,卷流量。作为试验认证人,我觉得更需要卷看不到的品质。安全可靠是我们坚守的底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独有偶,就在当天,东风本田高管杨忠华也在新车发布会上公开指出:“有些新能源品牌快刀斩乱麻,压缩开发周期,降低品质标准,急于将拼装车推向市场,将隐患转嫁给用户,收割韭菜。在用户看得到的地方,冰箱彩电大沙发尽显豪华,看不到的地方,使用廉价平替,减配减料”。

更早之前,沃尔沃全球高级副总裁袁小林在EX30的上市发布会上说了一段这样的话:“卷,几乎是所有人这几年对中国市场最明显的感受,卷配置,越多越好,车规与否不重要,效果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拉满所谓的科技感。卷噱头,聚光灯一打,一个即使已经出现了很长时间的功能,换个名称,立马就被披上了所谓创新的外衣。卷概念,遥遥领先,弯道超车,多少万以内最好,成了资本故事最常用的话题。尤其当有流量加持,所有这一切好像变成了理所应当。拥有更大的声音,成了压倒一切的目的”。

就连业界知名媒体人贾可博士也在其杂志主办的中国汽车商业论坛上(2024年6月14日)公开评论“极少数车企”:“卷成本:偷工减料,造假售假。前两年新冠疫情期间,芯片短缺,有车企就用消费级、工规级芯片来代替车规级芯片。很多安全件也是如此。现在,这样的风气有没有愈演愈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则在6月6日“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公开发表了一段视频,喊话中国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工业的内卷程度全球第一,价格战一浪高过一浪,也是举世无双,这种现象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市场化水平高,法律健全、执法严格、公平竞争,这就是好事;反之,就是坏事”。

这么多大佬密集发声,在整个汽车行业都十分罕见。

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一些造车新势力如“蔚小理”、小米汽车迅速占据C位,新车销量也节节攀升。华为虽然宣布不下场亲自造车,但主要由华为捉刀的问界品牌,这两年也是发展迅猛。加上比亚迪近年来的迅猛发展,2019年起销量一飞冲天,2023年年销量已经突破了300万辆。这一系列新品牌无疑对固有的市场格局产生了强烈冲击。相比之下,各大合资品牌,包括丰田系、大众系、通用系等,在2023年均出现了销量下滑。

由此,合资品牌口中所说的“很多车企”、“少数车企”到底指的是谁,恐怕不言自明。公开信息显示,包括“蔚小理”、小米汽车等汽车品牌在内,均仅使用了2-3年时间就成功把旗下第一台车推向了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比亚迪新车销量高达302.44万辆,同比增长61.86%,净增长约116万辆,占到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净增长超过44%;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约14.2万辆,同比增长17%;蔚来累计交付新车160038台,同比增长30.7%;理想汽车全年共交付超37.6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82.2%。即便是被疯狂吐槽的小米汽车,今年4月起开始交付,截止今年6月14日累计交付已经超过了2万台,上升的势头非常罕见。

也就是说,在合资品牌普遍销量下降的年份,这些中国新造车均实现了同比增长,甚至巨量增长。

如今,各大合资品牌纷纷吐槽中国新造车制假售假、收割韭菜,或意味着合资与中国造车新势力的竞争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