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春大年初三,网络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在各大视频平台上线,几小时后冲上热力榜第二,当日的付费观看收益就高达2000万。

卖短剧的一天赚了两千万?我做梦中彩票都不敢梦这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是春节期间上线,该短剧的热播也许与选对时间节点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剧情吸引人,让人获得了巨大的情绪价值。

一部80多集的微短剧,每集不超过3分钟,但每集都有强烈的冲突或巨大的反转,牢牢地钩住了观众的心弦。

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一再点击付费观看,观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爽,似乎积蓄在心底一年多的负面情绪完全消散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众多网友的热切点击下,到3月11日,“一对北京夫妇靠短剧每月进账4亿”的资讯已经登上了各大网络平台的热搜。

原来,这部《八零后妈》最初的拍摄只用了10天,后期的投入只有8万。

在上线当日成功圈钱2000万以后,在随后的日子里,继续一路冲锋陷阵,秒杀绝大多数网络微短剧,从而创造了发行方月进账4亿的神话。

网络上的微短剧可谓海量,为什么这个《八零后妈》能够脱颖而出,成为现象级的存在呢?

一言以蔽之,它的发行方和出品方,都超级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零后妈》的发行方是北京点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公司的实控人叫陈瑞卿,其妻叫何春虹,夫妻二人手持的股份占这个公司总股份的55.97%。

喜欢刷短剧的朋友熟知的“河马剧场”“繁花剧场”“点众阅读”“点众剧场”等,都是点众科技旗下的发行平台,这些平台的注册用户总计多达8亿。

平台众多是基础,最重要的是,点众科技还是一个特别善于运营的老牌公司。

2011年,点众科技就成立了,当时主要由何春虹负责,主营业务是电子阅读,旗下有“快看小说”和“西瓜免费小说”两个APP。

如今在网文界仍然十分流行的打赏制度、推荐榜单制度,都是当年的点众科技首创的。

2013年,陈瑞卿开始亲自打理点众的业务,到2015年时,点众科技的净利润已经突破千万,成为数字阅读领域的领跑者,其年营收额在峰值时曾经达到过17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9月,陈瑞卿领导下的点众科技开始由网络阅读转战到短剧赛道,开拓了剧本改编、影片拍摄、内容宣发等三个版块的业务。

到2023年时,点众科技凭借其在网络小说领域多年的深潜,在众多的男频、女频小说中精选了一批,拍摄成短剧在市场上推出后,分别出了几个爆款,从而在短剧市场站稳了脚跟。

2024年初,他们又瞄准春节黄金档期,推出了一批短剧。

据DataEye公布的数据,到2月底时,上榜短剧热力榜的30部作品中,有6部出自点众科技,除了《八零后妈》这个超爆款之外,还有包括《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龙年大吉》在内的其它5部作品。

点众科技的执行总裁李江曾对公开对外宣称,从2023年9月开始,点众科技每月推出50至60部微短剧,每月的入账都在4亿到5亿之间。

收入来源除了用户付费充值这一大版块外,还有广告营销植入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陈瑞卿做短视频,只能算是半路出家。

陈瑞卿生于1972年,是浙江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的高材生。

2000年,陈瑞卿加入中国移动旗下的卓望集团,在这里,他用10年时间由普通工程师起步,一直做到集团副总裁职位,后来还成为“移动梦网”技术负责人之一。

这十多年的中国移动工作经历,让陈瑞卿积累了丰富的互联网运营经验,也让他预见到时代给予互联网的红利。

所以,他的点众科技成立以后,才会在阅读领域有了顺风顺水的发展。

即便是转战短剧赛道后,因为其拥有强大的网络小说库,也有助于其在众多的短剧发行公司中拔得头筹。

一个短剧的爆火,发行方的运营自然非常重要,但事物的另一面是,出品方的制作更重要。

《八零后妈》的出品方为听花岛,而听花岛的实控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咪蒙。

虽然,咪蒙的红有黑红成份,但她确实是一个深谙流量密码自媒体人及剧作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咪蒙原名马凌,1976年12月出生于四川南充,她的原生家庭经济条件应该还不错。

因为据她在一些文章中自述,她的父亲很有挣钱的能力,家里还能请保姆打理家务。

可她的父亲,居然在家里和只有十几岁的小保姆搞暧昧。

母亲虽然一度和父亲离婚,但后来又主动复婚了。在一个除夕之夜,父亲公然把情人领到家里来过夜,而母亲居然不让咪蒙追究。

也许正是这样的成长环境和人生经历,让咪蒙早早看穿了人性,让她有一又深谙世故的眼睛。

2002年,咪蒙在山东大学读完了本科及研究生,供职于《南方都市报》深圳杂志部。

在这里,咪蒙凭着一支辛辣的笔,和超强的选题能力,逐渐成为报社的首席编辑。

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咪蒙还连续出了几本书,单看题目就很有卖点和吸引力的那种,比如《五岁熊孩子教我做事》《圣人请卸妆:历史就是这么重口味》《守脑如玉》等等。

在纸媒一统天下的时代,咪蒙靠做首席编辑加出书,不但买了车,还住上了别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传统纸质媒体迅速没落,许多能力很强的记者、编辑敏锐地觉察到了时代的变化,他们纷纷跳槽,建立自己的自媒体阵地。

能力很强的咪蒙,怎甘落后?

2014年,她也从原单位辞职了,还卖掉了自己的别墅,筹集了400万资金,开了一家名为“万物生长”的影视公司。

也许是初入影视赛道,把握不准,咪蒙的影视公司在10个月内只出了一部网络电影,还没有引起什么反响。

2015年,咪蒙到了北京,创办了北京十月初五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还自己亲自操刀做编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知名作家韩寒邀请咪蒙为自己的杂志《独唱团》写文章,咪蒙以《好疼的金圣叹》一文交稿。此文以犀利幽默、极度博取眼球的语言,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一下子大火。

后来,她又靠着《致》《致lowB》等极具冲击力的题目,满篇劲爆的粗口式语言,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咪蒙”上吸引了无数粉丝关注和崇拜。

贱人

她的《我把你当老公,你却把我当子宫》更是达到了1200万的阅读量。

无数迷恋她的粉丝把她文章中的语言奉为圭臬,还把她本人推上了一代“新媒体教母”的宝座。

春风得意的咪蒙自认为扣准了社会脉搏,切中了读者敏感的神经,她的语言越来越放肆,行事越来越大胆。

2019年1月,她又炮制出一篇爆文《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发表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咪蒙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该文中,咪蒙虚构了一个出身寒门又正直无比的高考状元,他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不断碰壁,不断被周围的各色人等狠狠虐待,以致于在25岁的年纪死于非命。

此文是打着真实故事的旗号刊发的,每一个情节的设置都充分拿捏住了人性,狠狠地戳中了当代年轻人内心深处最柔软最敏感的地方。

结果此文上线不到一个小时,就有了10万加的阅读量,而且还以几何倍数的传播速度在每个人的朋友圈疯传。

空前爆火的文章,也引起了一些冷静网友的反复阅读,人们逐渐发现了文章中许多不合情理之处,高度怀疑文章是贩卖焦虑、挑动社会不良情绪的杜撰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巨大的舆论关注之下,咪蒙公众号不得不删除了这篇文章,还迎来了被封禁60天的处罚。

事后,官方媒体公开点名批评咪蒙贩卖毒鸡汤,从事精神传销。

紧接着,今日头条、微博、知乎及凤凰网等各大平台先后宣布封禁“咪蒙”及相关账号。

如今,咪蒙的微博还处于永封状态,其微信公众号也处于自行注销状态。

然而短暂的沉寂过后,咪蒙又重新宣布其创作团队回归,并再次推出了《八零后妈》这样现象级存在的微短剧,不但让自己重新翻红,还让点众科技这个发行方大红大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诚然,点众科技的《八零后妈》等作品,在短剧界爆红,带来月入4到5亿的现金收益。

但陈瑞卿却反复强调,账面收入和实际利润是两码事,真正的利润不会超过10%。

这话怎么讲?是陈行事低调不肯炫富,还是行业实情?

短剧界业内人士都知道,行业内有个二八定律,即各大平台推出的众多作品中,只有二成的项目能赚钱或保本,有八成的项目处于亏损状态。

就拿点众科技来说,它每部短剧的生产制作周期是2至3个月,以每月50至60部的频率推向市场,业内约定的分成比例为5%左右。

一部作品火了的标志是充值过千万,一千万的充值,意味着平台有50万的分成收入,而充值收入的八到九成,是发行方的投流成本。

换个方式表达的话,一部成本40万的短剧,用户充值达到800万才能保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近几年,随着资本的不断介入,越来越多知名演员和导演的不断加盟,短剧的拍摄成本也在不断提升。

2023年,大部分短剧的成本还在10到30万之间,今年的成本已经飙升到30至60万。

而短剧发行的投流成本也在不断上升,比如2023年初时,短剧市场每日的投流成本在3千万元,到端午前后,已经飙升到6千万元,到国庆峰值时,已经达到1亿元。

就说今年2月时,点众科技花在《八零后妈》上的投流成本,单是繁花剧场就有400万左右。

这些短剧如果想投放到海外市场的话,还会增加一个通道费,即海外用户使用哪个平台的应用商店充值,平台会抽取30%左右的服务费。

这些,无疑都会影响其净利润收入。

尽管如此,短剧行业的市场规模依然还在不断扩大,2023年的市场规模是373.9亿,同比上升267.65%,预计整个2024年会达到500亿,到2027年会超过800亿。

虽然形势似乎一片大好,但是点众科技的陈瑞卿坦言,短剧市场变化非常迅速,随时都会有重新洗牌的可能,所以他并不建议一些人盲目进入短剧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今年6月1日起,国家广电总局将按新规分类分层审核微短剧,未经审核且报备的微短剧一律不允许在网上传播。

在此形势之下,一些重生穿越剧、霸总娇妻剧已经退出了短剧市场,现实题材的作品将成为行业主流。

所以,还是奉劝眼热短剧界一夜吸金千万的各界大佬们,投资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作者:柳岸花茗

编辑: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