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6月20日)是芒种节气最后一天。在这个既代表收获,也播种新希望的美好日子,复旦大学3702名2024届本科毕业生即将开启人生新征程。毕业典礼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以《让创新成为生活方式》为题寄语毕业生。

"今天的中国,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如何理解创新?在金力看来,创新,是探究未知、迎接挑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实践,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哲学。他勉励毕业生,将来无论做什么,不论顺境或逆境,不论事业或生活,都应该不懈创新,不断绽放出创新者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

为何要选择创新之路?"新质生产力需要的是创新者,创新者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金力直言,人生选择创新之路,意味着更主动地面对未来和结果的不确定性,意味着更创意地破解各种条件和资源困难,更坚毅地承受更多质疑和批评、孤独和压力,更大胆地挑战新领域、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曲线,因而将看见更靓丽的风景、迸发更多的激情、实现更高的超越、获得更深的共鸣,磨砺自己更强大的内心,促进世界更美好的改变。

"我们期待,大家把创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找到并走好自己的创新之路。"临别之际,金力送给毕业生三句话:

第一,不知足者常新。现实世界没有什么命中注定,走出"不知"困惑、"不安"境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知足"的创新奋斗。

第二,让灵魂洒满阳光。让自己的灵魂像小草一样,对生活充满热爱、对世界敏感好奇,同时又具备心灵韧性,心态平和、情绪稳定。

第三,做"大局观玩家"。创新者不仅要审视前沿与趋势、识别机会与风险、布局长远与眼前,还要敢当责任、勇于冒险、灵活应变、沟通合作、实现共赢。

金力说,期待复旦创新共同体成为广大校友驰骋创新的服务区、加油站,也欢迎毕业生们随时回来寻求各类创新要素的支持,补充知识和能力燃料。

以下为演讲原文:

让创新成为生活方式

——在复旦大学202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023年6月20日)

金力

今天是芒种节气最后一天,既代表收获,也播种新的希望。恰如此情此景,3702名2024届本科毕业生将带着成长和憧憬,奔赴世界各地,开启人生新征程。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表示最深挚的祝福,向悉心的老师、慈心的父母、热心的社会各界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今天的中国,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国家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动力,也是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出路。社会要建成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个人的社会生产角色也发生了跃迁,传统生产力需要劳动者,新质生产力需要的是创新者,创新者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我们的复旦注定是一所不断创新的大学,校名二字就蕴含着"日日新,又日新"的不懈创新意象。今天的复旦,正在建设一流大学创新体系,全力实现向综合性研究型创新型大学的新跨越。同学们在复旦这个创新共同体中,接受了完整的本科教育,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学习研究能力,经受自立自强、开放卓越的精神洗礼和文化浸润,生成了一些自主的思想、见识和品味,已经具备成为优秀创新者的素质和潜能。毕业后,大家将踏入这个创新时代、变局年代。复旦人将来无论做什么,不论顺境或逆境,不论事业或生活,都应该不懈创新,不断绽放出创新者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

创新,是探究未知、迎接挑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实践,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哲学。人生选择创新之路,意味着更主动地面对未来和结果的不确定性,意味着更创意地破解各种条件和资源困难,更坚毅地承受更多质疑和批评、孤独和压力,更大胆地挑战新领域、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曲线,因而将看见更靓丽的风景、迸发更多的激情、实现更高的超越、获得更深的共鸣,磨砺自己更强大的内心,促进世界更美好的改变。

我们期待,大家把创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找到并走好自己的创新之路。临行前,还有几句话想和大家说:

第一,不知足者常新。

一个月前,我默默向老同事钟扬教授祝福"60岁生日快乐",多希望耳顺之年的他能听到。在我的脑海中,钟扬是一位永不满足、不知疲倦的人。他常说,人活在世上就要做事,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这一辈子,不在乎发多少论文、拿多少奖项,能留下来的都是故事。他不管到哪儿,都全力让单位、让国家变得更好。他最珍惜光阴,总是说"活着累点没关系,死了就能休息了"。钟老师用仅仅53岁的生命,诠释了创新者、追梦者可以有多么火热而精彩的一生。

"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这句钟老师的名言阐明了创新与卓越的关系。这些年,我们的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在承受压力。中国发展到这一步,如果不持续创新、不深化改革,冲不破最后的关隘,会失去站上世界之巅的机会。新征程上,如果00后没有以创新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雄心,没有接续奋斗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信念,太看重知足常乐、安于一隅的小幸福,太计较社会资本的小得失,将容易在压力下止步,在焦虑中沉沦。

人的一生都在与压力和焦虑相处。年轻人天然地对压力比较敏感、容易焦虑。产生焦虑有很多原因,对前途迷雾的恐惧,手上没谱、心里没底的恐慌等等。与其被动排解负面情绪,不如化焦虑为翼、压力为帆,乘风破浪追求卓越。现实世界没有什么命中注定,走出"不知"困惑、"不安"境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知足"的创新奋斗。像钟扬老师那样:改变眼前一隅的事,再小也要干出精彩,造福万千苍生的事,再难也要去干,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歇。

第二,让灵魂洒满阳光。

"卓越而有趣"是复旦人的生动写照,复旦人因为创新而卓越,因为创新而变得有趣。追求卓越、努力创新的人,离不开有趣灵魂的滋养。一个有趣的灵魂,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敏锐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幽默感,善于把寻常生活过出不寻常的滋味,从平凡中发现和创造不平凡。复旦人的创新之路,既离不开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和拓展,也离不开内心世界的耕耘与成长。

同学们入学的时候,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社会和家庭对于优质教育的获得感、体验感都有更高期待。几年来,尽管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做了许多工作,由于疫情和老校区更新周期等各种原因,总有不尽人意之处,我和同事们将不断努力和改进。但我相信,同学们对复旦园有着深深眷恋,因为她是一片沃土,让我们的灵魂扎下根去,长出复旦人的精神特质。

希望大家离开校园时,每个人都带走这样一盆"草根情怀",用生活的阳光不断滋养它,让自己的灵魂像小草一样,对生活充满热爱、对世界敏感好奇,同时又具备心灵韧性,心态平和、情绪稳定。终有一天,积蓄的生命力将旺盛绽放,开出创新之花,结出卓越之果。

第三,做"大局观玩家"。

这不仅是电子游戏高手的成功之道,也是创新者的成功之道。"王者大佬"会制定策略、预判局势、调配资源、把控节奏,持续积累优势,进而取得胜利。现实中,创新者不仅要审视前沿与趋势、识别机会与风险、布局长远与眼前,还要敢当责任、勇于冒险、灵活应变、沟通合作、实现共赢。

两周前,学校在完成既定程序后,正式启动本科学业评价体系改革。感谢同学们与学校共同推进改革,最终造福了师弟师妹。在前期过程中,我们欣慰地看到不少同学积极思考表达,主动参与建设;改革来临时,还有些同学理性反思,绩点是不是大学生活的全部?不论国内国外,GPA只是许多标尺中的一把。这次改革除了回应现实诉求,更重要的是破除"唯GPA"倾向,为同学们投身创新、成长为"干细胞"式拔尖创新人才松绑赋能。如果过于计较细节得失,不能快速适应变化、用好新赛道,这样的视野和心境都是比较狭窄的。

期待大家走上社会大舞台后,能超越眼前诱惑,用深远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执行能力,开创不同凡响的创新之路。

创新路上,母校永远站在同学们身后,守望大家、支持大家。学校正在通过一系列举措,把复旦人的创新力量更好汇聚起来,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圈。期待复旦创新共同体成为广大校友驰骋创新的服务区、加油站,随时回来寻求各类创新要素的支持,补充知识和能力燃料。

"奔跑吧,骄傲的少年!年轻的心里面是坚定的信念。"未来路上,如果累了倦了,欢迎回到光华楼前,让风拂去灵魂的疲惫。光草不算大,但足以安养复旦人有趣的灵魂。

祝2024届毕业快乐、青春万岁!

作者:吴金娇

文:吴金娇 图:成钊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