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哲医药又创造了一个纪录。

6月19日,迪哲医药宣布公司的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戈利昔替尼(商品名:高瑞哲®)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r/r PTCL)。这一疾病治疗领域近10年都没有创新药上市,戈利昔替尼是第一个、也是全球首个针对PTCL的JAK1抑制剂。

这其实还算不上是迪哲医药的纪录。迪哲真正的纪录是战胜自我:在过去一年里,迪哲拿出了舒沃替尼和戈利昔替尼两款全球first-in-class/best-in-class级别的药物。这是中国biotech企业从没有达到过的高度。

PTCL是令全球制药界都头疼的治疗难题,以往药物的疗效都不尽如人意。这十年来,不少医药巨头不断在HDAC、PI3K等靶点上尝试,百时美施贵宝、武田等跨国药企都折戟于此,国内恒瑞医药、嘉和生物等企业也没能成功。

迪哲从源头开创了通过靶向JAK/STAT通路治疗PTCL的全新作用机制,以独特的全新分子结构实现了JAK1的高选择性,成就了“全球首个且唯一”。

目前,戈利昔替尼已获美国FDA快速通道认定,有望很快代表中国创新药物进军美国市场。

填补10年来全球治疗空白

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NK细胞的恶性肿瘤,和诸多B细胞淋巴瘤一样都属于非霍奇金性淋巴瘤中的一类。这种病恶性程度高,异质性强,发病机制复杂,在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生存率最低。

在中国,PTCL占非霍奇金性淋巴瘤的24.4%。GLOBOCAN 2020年统计数据,中国每年新发非霍奇金性淋巴瘤患者约9万人。算下来,中国每年新发PTCL患者约为2万人。但是,欧美国家PTCL发病率相对较低,研究显示只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0%-15%之间,因此跨国药企开发治疗药物的动力不足。

PTCL患者一线治疗主要依赖CHOP为基础的四联化疗,治疗效果不佳,非常容易复发。复发难治性PTCL(r/r PTCL)生存预后很差:3年生存率为23%。中国患者有着迫切的治疗需求,在攻克PTCL这一医学难题上,中国企业自然责无旁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优秀的中国药企努力过。2014年12月,PTCL治疗药物西达本胺在中国获批上市,一度被寄予期待。西达本胺在临床上的确展现出对PTCL一个亚型AITL有较好的疗效。可惜的是,PTCL有30多个亚型,西达本胺对其他亚型的效果非常一般。

即便如此,西达本胺已经是目前指南推荐级别最高的治疗方案。过去这十年里,全球再也没有企业取得过治疗突破,r/r PTCL的客观缓解率(ORR)一直没有超过30%。有效的临床治疗药物极度匮乏,从一件事情就能看出。CSCO和NCCN指南都推荐:r/r PTCL患者首选的方案是参与各类临床试验。这足可以说明PTCL领域长期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

如今,戈利昔替尼的获批上市,填补了全球PTCL的治疗空白。

源头创新+高效研发,成就全球首创

与西达本胺等HDAC靶标的研发思路完全不同,迪哲全球首创通过靶向JAK/STAT通路来治疗PTCL,成就了戈利昔替尼这款世界上首个且唯一的全新作用机制药物。

全球范围内,JAK抑制剂上市了10多个品种,治疗领域主要集中在自体免疫疾病上,知名品种包括赛诺菲的芦可替尼、艾伯维的乌帕替尼等。绝少有企业开发JAK抑制剂的肿瘤适应症。

这可能与两个原因有关。首先,自免在国外是大病种,治疗需求较多,诞生了药王“修美乐”、度普利尤单抗这样的明星品种。众多外资药企因势利导,研发的JAK抑制剂多用于自免适应症。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开发淋巴癌相关适应症的难度很大。JAK靶点是T细胞因子发挥功能的关键通路,理论上是治疗血液肿瘤的理想靶点。但JAK家族分为四个亚型,选择性不高的第一代JAK抑制剂容易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不佳。

无论是外资巨头,还是国内头部医药企业,似乎都在回避用JAK抑制剂攻克血液肿瘤。尤其是PTCL上,目前全世界在研的JAK有100多款,仅戈利昔替尼独树一帜,专注PTCL的研发。

迪哲最早发现并验证了JAK-STAT通路治疗PTCL的潜力,并用独特的“两氢键一盐桥”创新分子结构设计,实现了对JAK1的极高选择性,相对JAK1的特异选择性比JAK2等其它激酶高200-400倍以上,能在高效抑制PTCL的同时大幅提高治疗安全性和耐受性。另外,创新的分子结构还实现了长半衰期,戈利昔替尼在人体内的半衰期长达近50个小时,能对肿瘤持续稳定的强效抑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Lancet Oncology,IF:54.4)上的全球关键性注册临床研究“JACKPOT8 B部分”(JACKPOT8 PartB)数据表明,戈利昔替尼单药治疗r/r PTCL的客观缓解率为44.3%,完全缓解率为23.9%,中位缓解持续时间长达20.7个月,均是既往靶向治疗方案的2倍。

更重要的是,戈利昔替尼对所有PTCL的亚型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即便是在西达本胺有优势的AITL亚型,戈利昔替尼临床疗效也胜过一筹,而且安全性、耐受性都非常不错。在2024年CSCO指南大会上,戈利昔替尼凭借优异的临床数据,提前获得《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4版)》推荐。

迪哲医药2023年拿出了全球唯一获批可及的靶向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exon20ins)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小分子TKI舒沃替尼(舒沃哲®),填补了该领域近20年来的临床治疗空白;不到一年时间又拿出了全球首创的戈利昔替尼。成立6余年,拿出两款源头创新药,两款药物从进入临床到获批速度之快,堪称业界标杆,彰显了高效源头创新的巨大价值。

如今,舒沃替尼和戈利昔替尼的全球注册临床研究数据积极,正“枕戈以待”,希望能在中、美、欧等全球核心市场快速布局,继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之后,冲击下一个10亿美元分子。

国家需要真正的源头创新

这两年,“创新药寒冬”这个词多次被行业提及,具体表现在biotech融资难、创新药品推广难。这些是医药行业系统性问题的表面现象。问题真正的根源,是太多同质化的产品淤塞在产业链条上,但缺乏真正有价值的自主创新成果。

2024年,创新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并列,成为国家重点打造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国家鼓励真正的创新,这一原则一直未变。医药行业今年必然将走到分水岭:缺乏创新潜质的企业谋求生存,会更多倾向于出售资产、寻找被兼并的机会;而有创新动力的企业会在国内外获得更多拓展的机会。

今年年初,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如北京、广州就拿出了一揽子的鼓励政策,真金白银支持biotech企业。另外跨国医药巨头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创新成果,BD授权金额屡创新高。这些都是医药行业复苏的动力。

在关键的医保政策上,今年开始国家医保局推出了“四同药品”价格专项治理,和全国药价联动、零售药价监测等举措一道,织就了一张控制医保药品不合理定价的大网。这表明医保部门正在改变思路,挤出“存量”药价中的水分,更好地支持创新药进入医保。

迪哲医药明确表示:今年舒沃替尼、戈利昔替尼两款源头创新产品一定会积极争取纳入医保目录的机会,让更多中国患者尽早低成本地使用上世界一流品质的国产创新药。

编辑 | 江芸 贾亭

运营 | 山谷

插图 | 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