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佛商学院的期刊中,记载过这样一个案例。

一位叫史蒂夫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几乎每天都要工作12-14个小时。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让他深感疲惫,甚至连和家人相处的时候都提不起精神来,睡眠质量也严重地下降。

为了能改善这种情况,他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

先是戒掉了睡前喝酒的习惯,接着又给自己安排了晨练。

每次晨练回来后再陪家人吃个早餐,即使工作再忙,每天也会抽上几分钟到户外去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

虽然他的工作依旧繁忙,可两个月后,他明显感觉精气神提升了不少,就连和妻儿的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想起哲学家尼采说过的一句话:

“生活中有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挖掘和管理自己的能量。”

一个人的能量,直接关乎着他的生活质量。

真正厉害的人,都养成了“高能量体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家余华在接受凤凰网的采访时,曾被问道:

如何看待外界对他的批评,以及这些不好的声音会不会对他造成伤害,甚至影响到他的创作?

他笑着答说:

可能我这个人在这方面心里比较强悍,也可能是被骂得多了,习以为常了,所以没什么影响。也总不能因为别人说我两句,就不写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得当初,他写完《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后,心里就谋划着一定要撰写一部惊世之作。

于是便有了《兄弟》,写完以后,他自己也是信心满满,觉得这本书肯定会备受读者的喜欢。

不想,外界却是骂声如雷,许多同行和读者也都把他批得一文不值。

其实回想起他的整个写作经历,好像也是一个不断被批评、被争议的过程,无论是他创作出多么畅销的书籍,也免不了要遭人非议。

所以,那些批评的恶语也好,赞美的声音也罢,他都不会太往心里去,更不会影响他的情绪。

评论区里,网友纷纷留言说:好羡慕余华老师的通透,果然情绪能量高的人活得最是舒心。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因为别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在心里反复地咀嚼琢磨,陷入无穷无尽的内耗之中;

或是因为谁说了你两句,就恨不得难受上一整天,情绪也随之跌入了谷底;

又或是,周遭一有什么不好的事情,或负能量就会影响到你的心情,整个人就变得沮丧无比。

总之,就是会被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去消耗了内心的晴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生在尘世间的你我,本就是在负重前行,生活的压力,工作的重担,都压在了我们的双肩之上。

且在人生这场旅途中,没有谁会始终顺风顺水,都免不了遭遇风雨波澜。

倘若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或难听的声音,就先让情绪先决了堤,只会让日子雪上加霜。

不如提升情绪的容量,建立起屏蔽的高墙,不让那些外界的杂音和负面的情绪趁虚而入,扰乱了生活本来的模样。

人生的下半场,拼的是情绪能量管理。

守护好情绪能量,才能无畏生活的起伏跌宕;修好屏蔽力,方能在纷扰的世俗里活得从容淡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

说的是如果一个人,如果常常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想着一件事会朝好的方向发展时,那么这件事多半就会如他所愿,慢慢倾向好的趋势;

但若是一直想着事情会变糟,那么糟糕的事发生的概率也会随之变高。

撑杆跳沙皇布勃卡,便是“自我实现预言效应”最大的获益者之一。

他一生之中35次打破世界纪录,也是历史上首位突破6米的撑杆跳高运动员。

可就是这样拥有这样成绩斐然的他,也曾有过胆怯退缩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成名前的一段时间里,他也曾不断尝试新的高度,试图突破自己,可几乎每一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那段日子,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甚至觉得自己可能不适合继续跳高

直到有一天,他又来到了训练场上,他沮丧地对教练说:

觉得自己不可能跳过去了,因为只要他踏上起跳线,看清那根高悬着的横杆,心里就很恐惧。

教练看着他的脸,突然对他厉声呵道:

布勃卡,闭上眼睛,让你的心先从横杆上跳过去。如果你的意念先屈服了,你就永远都过不去了!

这一句让布勃卡如梦初醒,他在心里不断地告诉自己,这一次一定可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神奇的是,他竟真的突破了那个困住他许久的高度。

且从那以后,他开始屡创新高,成为跳高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

多年以后,有记者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他说,在每次撑杆跳之前,让自己的心先跳过去。

或许听起来,着实有些神奇。

可仔细想想,其实不无道理。

那些能在人生路上一路高歌猛进的人,从不是上天对他们格外眷顾或垂青,而是他们修了一颗积极乐观的心。

即使眼下身处泥潭,也能抬头仰望星光;哪怕生活跌跌撞撞,也不忘向往远方。

就像史铁生笔下那一句:

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边缘,那么就让我在悬崖边缘坐下来,随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

当你管理好心态的能量场,这场人生就已经赢了一大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上,曾有个热门的提问:

你是在哪一刻,决定要远离朋友的?

其中,最高赞的几条回复是:

每当和他们聚会完以后,感觉整个人像是被掏空了,身上的能量都被耗尽了,甚至好几天都缓不过劲儿来;

每次无论聊什么话题,对方都要反驳几句,就像是杠精附体一般,每次交流过后整个人都觉得身心俱疲;

只要聚在一起,就会被当成情绪的垃圾桶,开始源源不断输出负能量。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他好像都能吐槽个遍,每次聚完之后,自己也会变得无比的沮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啊,人和人之间,好像真的不一样。

有的人好像天生高能量,能给你充电补给,跟他待上一会儿,你好像立刻就能满血复活,就算去和世界掰个手腕也不足为惧;

可有的人,只会消耗你的精力和能量,和他们在一起,哪怕只是多说几句,也会瞬间就摧毁你内心的宁静。

北大心理学教授毛利华,曾在一场演讲中说过:

一个人的社交范围和质量,能够直接影响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高质量的圈子,就像是一片肥沃的土壤,能够给人以滋养,能够让人更好地精进和成长。

而低质量的圈子,则像一块巨大的能量磁铁石,总是会在不知不觉间吸走你身上所有的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记得那个在《最强大脑》上,一眼就能分辨出五百二十杯水的王昱珩吗?

他曾在一次采访中坦言,他一天不能和太多人说话,否则就会让他觉得元气大伤。

虽然人多的时候的确喧嚣热闹,但于他而言却是种消耗。

每次和那些人交集过后,他都要回到家里一个人待上一段时间。

也不用特别做些什么,就是听听流水的声音,看看周围的植物,这些事便是能让他的能量回升,重获自在舒心。

作家马德说得好:

干净的圈子,一般都是小圈子,三五人甚或二三人。一个人数庞杂的圈子,难免会泥沙俱下。

想要维持社交高能量,就要学着精简社交的网。

谁消耗你,就远离谁;谁影响你,就放弃谁。

多靠近滋养你的人和事,是提升社交能量最好的良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名产品经理梁宁说:

人遇到难事过不去,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能量不足。

一个人自身的能量高低,早已和他命运的沉浮牢牢绑在了一起。

修好了降噪力和屏蔽力,便能守护住情绪的能量,不被外界的人事扰乱了步调和心情;

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便能与好运为伴,去跨越人生这趟旅途中更多的沟沟坎坎;

远离低质量的圈子,多靠近滋养型的关系,余生只和对的人给你举杯共饮、并肩同行。

点个【在看】,愿你我都能活成一个能量充盈的人,去邂逅人生更多的可能性,拥抱生活中更多美好的事情。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王湾《次北固山下》

作者 | 苏绾,想要用文字治愈你心底的荒凉。

主播 | 文静,优雅女神经,公众号:每晚一首循环歌。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