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首届正学国际文化交流会暨第五届方孝孺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本次活动由常州大学国学研究院方孝孺研究中心主办、浙江省宁海县方孝孺文化研究会,上海浦东方孝孺纪念馆联合华东师范大学文明互鉴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北京四海壹方国际文化有限公司、江苏正学之光文化公司承办。活动受到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来自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学者、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及方氏宗亲代表参加了会议,为弘扬民族文化推动方孝孺正学精神的国际传播,美西华人学会相关成员也参加了研讨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会嘉宾围绕方孝孺思想与中华文明、正学精神的国际化弘扬、读书种子的志向担当培养、“中华读书节”的全球倡议等主题开展了热烈探讨。方孝孺(1357-1402年),字希直,一字希古,浙江台州宁海人,后因蜀献王朱椿赐号“正学”,世称"正学先生"。明代著名大儒、杰出思想家、文学家、散文家,著有《逊志斋集》和《方正学先生集》。方孝孺在浙江宁海出生,在江苏南京殉节。他一生坎坷而熟谙民情,好学重道而为天下文章第一,他力图经世而孜求改政,是明初最德高望重的领政治、学术思想之先的人物,时人称之为“明之学祖”和“天下读书种子。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师说》中更将他列为明第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开展以方孝孺为主题的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活动,这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溯与传承,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探索和展望。研讨会上,方孝孺二十四世孙、方孝孺研究中心理事长方成健在致辞中介绍,他自去年起就已产生了希望能将方孝孺的正学精神推向世界的想法,正值宁海县方孝孺文化研究会成立之际,通过本次国际交流和研讨会来探讨、传承方孝孺的文化精神。

“方孝孺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应该说是有着显著的一面,他是儒家思想集大成者,至少在那个时期没有人超过他。他有一个突出的贡献是法学思想。他提出过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法律的制定一定要对老百姓有利。”江苏省工运研究所研究员、教授赵映林在主旨发言中说。

方孝孺提出,要以法治为基础,把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提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对治法与治人作了同等强调。赵映林认为,“政治统治要保持持久和稳定,最主要的就是要依靠良好的法治,而良好的法治要得到良好的执行,则需要有忠于法律意志的人。现在看来,他的法治思想仍有借鉴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州大学国学院创始院长张戬炜认为,方孝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誉为“读书种子”的大儒,有着很高的文学思想成就,他的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600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重新学习方孝孺?不仅是因为他有着深远的文学思想成就,更是因为他身上的不畏生死、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这种气节在6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称颂,也正是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

方孝孺这位明代大儒,"以一身抗万乘之威,虽九死而不悔"的气慨,极受后世学者的景仰和颂扬,其"台州式的硬气"被鲁迅所称赞。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 范金民认为,正学之光,万古流芳,方孝孺以身殉节,实际上是一种对国家忠诚,对人民忠诚的最强表现。如果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他是对传统精神的一种弘扬和恪守。

“方孝孺不仅倡导为政须先德后行、关心民间疾苦,有忠君的壮举,还有仁政的观点,而且他还倡导培养优良的家风家教,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放到当今社会,这些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文化意义,也有很重要现实参考意义。”

在随后举行的圆桌对话中,专家学者们就方孝孺思想与中华文明、正学精神的国际化弘扬、读书种子的志向担当培养等主题进行了更深入更开放的探讨,并发出了“中华读书节”的全球倡议。活动当天,还举行了中华方氏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论坛。

(通讯员/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