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工程三峡大坝,自2003年开始蓄水运行至今,已走过20年历程。

这项投资高达2500多亿元人民币的重大工程,其初衷是解决长江干支流严重的洪涝灾害,同时发挥防洪、发电、改善航运等综合效益。

20年来,三峡大坝的确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对一些质疑声音也并未完全消除。

当年斥巨资兴建的三峡工程,如今真的回本了吗?仅凭发电和旅游收入就已收回成本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峡大坝工程

三峡大坝位于长江上游重庆市境内,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它的修建契机源于20世纪以来,长江流域屡遭特大洪水的侵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8年的那场百年一遇大洪水,就造成2.3亿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间接损失更是高达7000多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发电和改善航运也是三峡大坝建设的重要原因。

为解决根深蒂固的洪涝灾害,同时满足航运和发电需求,1992年三峡大坝工程正式获批,并于1994年动工兴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工程历时14年,刀耕火种,艰苦无比。

截至2006年全面竣工,三峡大坝总投资已高达2500多亿元人民币,按当前购买力计算,相当于5000多亿元。

单是枢纽工程的投资就翻了一番多,从最初设计的500亿元猛增至1263亿元。移民安置费用也从529亿元增长到856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巨额投资缺口,国家不得不采取一系列艰难决策,比如在全国范围内(西藏等地除外)上调电价0.3分/千瓦时,并将葛洲坝电厂全部利润收归三峡工程之用。

可以说,三峡大坝由最初设想到竣工投产,走过了一条荆棘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修建过程就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更不用说后续维护运营的巨大支出。

但国家和人民为了长治久安,为了子孙后代,却都在这项伟大工程上孤注一掷,将其视为重中之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峡大坝收益初现分晓

纵观历史工程无不凝聚血泪,三峡大坝也不例外,但好在随着时间推移,这项投资开始逐步收回成本,初现分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通过多年电价上调,国家已初步回收了部分建设资金。

按照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三峡水电站累计发电量已突破1.4万亿度,以水电入网价0.28元/度计算,20年间创收约2800多亿元。
再加上旅游业创收的120多亿元,三峡工程的直接经济收益已达到近30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直接经济收益,三峡大坝更为关键的价值是防洪减灾。

据水利部门专家估算,每年为中国减少约1.5万亿元的洪灾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2003年至今,三峡大坝已多次凭借调蓄能力拦阻洪峰、削减洪量,避免了中下游地区遭受重创。

如果没有三峡,仅2010年和2012年那两场特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地区就可能遭受数万亿元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不到20年时间,三峡大坝显然就已收回了部分投资,而且收益将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长。

此外,大坝在清洁发电、改善航运、调节水资源等多方面也正发挥着巨大效益。

可以说,这是一项利在当代、惠及子孙的重大战略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峡工程背后的艰辛与决心

纵观三峡大坝的建设历程,确实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单就移民这一问题,就足以显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峡水库淹没区域辽阔,总计有20座城镇、近700个村庄被摄入水中,导致120多万移民不得不含泪离乡背井。

他们世世代代在那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薪火相传,对故乡自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留恋,当得知要搬迁时,他们内心无不充满了不舍和迷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老一辈的移民甚至宁愿留在故乡等待被淹,也不愿意离开自己挥洒过汗水的土地。

这些移民的无奈与挣扎,让人应当怀有由衷的同理心,但为了国家利益,为了子孙万代安康,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小家,保全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代代平凡的普通百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为邦本、民为重"这一朴素哲理。

除了移民,从第一袋水泥浇筑到大坝全面建成,历时14载,整个工程皆笼罩在艰辛和汗水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设者们常年远离家乡,在高温、寒冷和风沙等恶劣环境下操作,付出了极大的汗水。

工地上还曾发生过一些危险事故,幸亏工人们同舟共济、冲锋在前,才化解了这些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无论面临多大阻力,全国人民都以"人定胜天"的坚毅决心一路前行,用实干铸就了惠及子孙的伟大工程。

正因如此,三峡大坝才被视为中华儿女自豪的民族地标,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勇攀高峰、克服艰难险阻的动力源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峡工程发挥多重价值意义

如果说,三峡工程在建设时已成为展现民族志气的重要场合,那么当它竣工投产后,所发挥的巨大价值就更加凸显。

这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范,也有力推动了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大坝在清洁能源发电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20年来它节省了6亿吨标准煤炭,减排近20亿吨二氧化碳,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三峡大坝的存在也从根本上调整了长江水资源格局。

它不仅自身发挥着防洪防旱作用,还能为南水北调工程源源不断补给水源。

有数据表明,仅过去十三年,三峡就为中下游地区增加了400多亿立方米活水,全面改善了生态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次,三峡大坝建成后极大提升了长江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

货运量从过去的3000万吨,飙升至1亿吨以上,成为世界内河货运量最大的水系。

这为沿江地区的资源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提供了重要支撑,也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的蓬勃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三峡工程还深深体现了我国"兴利除害"理念的执行。

它兼顾发电、通航、防洪等多重需求,是一项惠及当代又利在千秋的重大工程。

按照设计寿命,三峡大坝甚至能够服役300年,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造福中华民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三峡大坝不仅创造了可观经济效益,也为实现国家现代化贡献了重要力量。

这个世界级工程,深深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决心与智慧,必将在新时代继续发挥更大的战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