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一个特殊的节气,它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也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

不过,它却不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毕竟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而到了三伏天期间,积蓄的热量才可能会达到顶峰。

民间关于夏至当天的天气,流传着不少说法,其中,“最怕夏至一日晴”有不少地方的朋友听过,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可能对此感受颇深。

“最怕夏至一日晴”的意思很好理解,害怕夏至节气当天是晴天。那么,有朋友会问了,为何夏至晴天不好呢?

关于此,民间同样流传着一些农谚。本篇内容,笔者就结合具体农谚,详细说说这个问题,大家看完后,就明白为什么害怕是晴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至大晴天,干旱到秋边”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夏至这一天,天气晴朗,没有降雨,则意味着从夏至开始,一直到秋季,降雨都比较少,可能会持续干旱。

夏至后,夏播农作物进入快速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量大增,若此时出现干旱,会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影响农作物的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进而使农作物的生长受限。

另外,长期干旱还可能引发农作物病虫害的爆发,农作物长时间处于干旱的土壤中,长势较弱,自身的抗逆性也会减弱,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危害。

因此,从这句农谚所表达的含义,夏至干旱后续降雨较少,农民朋友们比较害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至无雨三伏热”

这句农谚的意思很好理解,如果在夏至这一天没有下雨(指晴天),那么接下来的三伏天将会非常炎热。

高温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三伏天期间,如果气温过高、降雨偏少,会导致农作物因缺少水分,生长受限、产量下降。

另外,三伏天过于炎热,还会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例如,高温天气下农民需要增加灌溉次数和灌溉量来保障农作物的水分需求,高温下非常辛苦。而在以前没有灌溉条件下,则只能接受减产的结果了。

同时高温还可能导致户外工作者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容易出现中暑,对健康方面形成一定的风险,限制日常活动的时间和范围。

因此,单从这句农谚的含义来分析,不仅是农民朋友,即便是不种地的人群,也害怕夏至是晴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至日头高,农夫汗如雨”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指,如果夏至当天是晴天,那么农民朋友在田间劳作时汗水像雨水一样不断滴落。

夏至节气当天本来就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日头高”则形成很晴朗。“汗如雨”则又进一步表达了后续天气的炎热程度。

进入夏至时节后,农作物生长迅速,需要大量的水分和养分。然而,高温天气会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加快,如果降雨不足或灌溉不及时,农作物可能会受到干旱的威胁。因此,农民需要在这一时节加强田间管理,及时灌溉、除草、施肥等,以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如果在特别炎热的天气下去干农活,酷暑难耐,一边会感到很辛苦,一边又不能不去做,只能通过艰辛来换取庄稼的生长。因此,农民朋友们比较害怕夏至是晴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至晴光照,庄稼需水浇”

这句农谚的意思就更容易理解了,如果在夏至当天,天气晴朗、阳光充足,则后续降雨也比较少,需要冒着酷暑,给庄稼浇水了。

意味着如果夏至这一天天气晴朗,阳光充足,那么接下来的天气很可能会持续炎热、干燥,降雨比较少。

进入夏至节气后,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农作物的蒸腾作用会加强,农作物体内的水分大量蒸发。如果土壤中的水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农作物就会因吸收补充充足的水分,而无法正常生长,持续得不到水分的补充,产量就会受到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农民需要在高温炎热的天气下,去田间给农作物灌溉浇水,令不少农户们感到害怕,毕竟除了辛苦外,还增加了中暑的风险。

综合上述内容,单从农谚的意思来总结,夏至当天是晴天时,预示着当年后续降雨较少,或出现旱灾,对于农民朋友们来说,将要迎来辛苦的时间段了,这就是“最怕夏至一日晴”的原因。

今日夏至节气,我们这里是雨天,不用“害怕”了,你们那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