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东莞哪里人最多?

答案或许有两个:一个是刚刚开通的“湾区大号地铁”的东莞西平西站。另一个,就是靠近西平西站的烧鹅店门口。

本来是东莞人“家门口”的“街坊食堂”,如今排队等待桌数高达400桌。

这“泼天”的人流从何而来?人流加速密织,大湾区融合如何按下加速键?

烧鹅店老板道出了人流变化的缘由,他说:“端午节当天很多客人从珠三角过来光顾我们店,当天排队超过了900多个号。我从业餐饮行业有20年了,开通的城轨那么火爆从没见过,城轨把佛山、肇庆各方面的客人都引流过来了。”

“自来水”源自湾区新交通加速“引流”

就在上个月,连接广州、东莞、肇庆惠州佛山五城的“湾区大号地铁”开通。一盒当地有名的“烧鹅濑”打包回广州,依然热气腾腾——于是,这家小小的烧鹅店也成了观察“交通改变生活”的一扇鲜活的窗口。

“湾区大号地铁”开通当天,除了东莞,广州、佛山也纷纷发布了自己的消费、文旅地图,一条线,不仅连起一串城,也升腾起了湾区的烟火气。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表示,大湾区城际轨道开通以后,乘坐人数不断增加,更多的人坐城际轨道到另外一个城市去生活、去消费、去旅游。人流加密以后,肯定会带来更多的资金流、信息流。

速度越快“圈”越大 湾区交通设计有“密码”

就在前几天,京港、沪港间首次开行“夕发朝至”列车,“得闲饮茶”也不再只是一句难以实现的客套话。赣州到深圳、长沙至广州的高铁提速运行。放眼湾区内外,“跑”进湾区的速度越来越快,湾区“生活圈”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大。

一个高速发展的大湾区,也在因为交通路线的延伸、人的流动,变得温情。

再过不久,横跨珠江口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即将建成通车,我们用美食标注城市的坐标,用风味衡量两地的距离,背后都藏着交通顶层设计的“湾区密码”。从湾区人的一天,到中国人的一天。时空不断压缩。

每一条“最长”的路线,都藏着“最快”的期待。

(总台记者 林丽丽 戴威 冯雪)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