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当前,正值农作物播种和苗期生长的关键时期。为确保抗旱保墒期间农业生产用电安全可靠,阜阳市颍州区委区政府积极协调供电部门,开辟“绿色通道”,整和资源,对辖区内各农业用电线路进行巡视检查,为农户保电护航。

加强巡检确保农业灌溉用电

日前,在颍州区三合镇三星村的一处高标准农田的玻璃钢智能机井房,国网阜阳市城郊供电公司三合镇服务站客户经理刘付忠向往常一样对机井房配电设施检查。只见他和同事打开机井房,一边检查线路是否有松动,一边查看水资源测控器是否正常通电。“瞧,这里线路接头有点松动,我拧紧了再用。”刘付忠和同事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将接头拧紧,并再次检查一番。

在一旁等待的三星村村民刘玲放心地拿起IC卡在刷卡区刷卡。不大一会儿,机井内清“哗哗”流出的水通过管道流入了玉米地里。“最近干旱,机井一直都有水,一刷卡就出水了,很方便。”刘玲说,从玉米种下地雨量就极少,全靠这些机井水保证灌溉需求。

“三星村高标准农田共设有5个智能机井房,控制着98眼机井。”国网阜阳市城郊供电公司三合镇服务站副站长程德坤介绍,近段时间正是农作物播种和苗期生长的关键时期,三星村的种植户们在完成了夏收的工作后,马不停蹄的进行翻地、播种,抢抓农时。而机井想要出水,管道、用电等配套设施就必须到位。于是,他和同事不仅全面排查隐患外,还加大了巡检力度,以保证农业灌溉用电。

早在今年5月,国网阜阳市城郊供电公司就逐一对颍州区辖区内高标准农田的智能机井房等用电配套设施进行了全面摸排检查,全力以赴做好抗旱保墒用电保障工作。截至目前,共组织19个供电所协同当地村委对辖区内农田机井进行巡视检查,累计排查1700余眼机井,发现安全隐患40处,已全部完成隐患治理。

开辟“绿色通道”确保用电通畅

夏日午后,在颍州区三合镇胡庙村的一处高标准农田,平整的农田集中连片,喷灌机在已经出苗的玉米地里缓缓旋转,长达数米的喷灌如同“双翼”,将喷头上细密的水花均匀地洒在田间,依托多种智慧农业设施,高标准农田展现抗旱优势。

不远处的一台变压器边,国网阜阳市城郊供电公司西湖供电所的客户经理申银山和同事正按照规定系好安全带,爬上梯子对变压器进行巡检。

“瞧,多亏了他们的帮忙,还为俺们专门安装了一个新变压器,确保喷灌机工作时电能带得动!”当地村民笑着说,目前地里玉米第一遍水都浇完了,旱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缓解。玉米出苗今年慢一点,但后期通过加强管理,对产量的影响不会太大。

当地村民口中的“他们”,正是皖美共产党员服务队、国网阜阳市城郊供电公司西湖供电所的工作人员。新变压器,则是不久前安装的三合镇胡庙村太取得变压器。

“今年5月初,我们在摸排中发现农业灌溉设施有用电需求,就主动为他们申请安装了一台变压器。”国网阜阳市城郊供电公司西湖供电所所长钱令虎介绍,目前是抗旱保供电的关键时期,这也是他们所的重点工作。最近供电所组织全所员工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开展抗旱用电的安全宣传,进行设备巡视,积极响应用户的需求,及时进行装表接电,将服务延伸到每一台抗旱用电的设备前,让大家用上安全可靠的抗旱用电。

据介绍,颍州区相关部门主动和供电部门对接协调,开辟“绿色通道”,整和资源,采取不停电作业接火,服务31台变压器、58个三相动力户及时通电,可供颍州区程集、王店、三合、马寨等乡镇180个高标准农田机井用电,保障颍州区各乡镇农田灌溉取水。

此外,为解决农田灌溉用电问题,国网阜阳市城郊供电公司19个供电所(服务站)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三零”服务,及时受理当地村民机井用电申请,优化报装、审批流程,简化办电手续,确保第一时间用电畅通。截至目前,共安装三相161户、单相393户。

“不仅如此,我们还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各乡镇,加大对农排机井、供电线路及设备的巡视检查频次,全面梳理辖区内农排线路、台区负荷情况,第一时间掌握各村农业灌溉实际用电需求,将办电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国网阜阳市城郊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供电部门将通过用电数据对比分析,全面了解农业用电需求,并优化电网检修计划管理,避免计划停电对农业生产工作带来影响,确保农网用电健康运行。(汪文婕 闫翊 庞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