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闵行这片创新热土上,浦江镇正在悄然孕育着生命科学的新机遇。随着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企业聚集浦江,在科技革命与健康需求交汇的前沿阵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人类健康的未来。

“今日闵行”推出“科创浦江·生物医药”系列报道,带您跨越实验室与医疗机构,走进每一项科研突破背后的故事,看科技创新如何转化成改善生命健康的现实动力。

患者在医院做手术时,常常会关心主刀医生是谁、手术是否成功?很少有人会去想:那些手术器械,上一次使用它们的人是谁?

一台较常见的剖宫产手术,需要各类刀、剪、血管钳、牵开器等四十多件手术器械,如果手术前没有消毒灭菌到位,就可能引发切口感染。

疾控中心数据显示,中国手术部位感染直接经济损失中位数为3419元,延长住院天数8天,发病率仅低于呼吸道感染。

谁在给这些器械消毒?你也许不知道,很多医院都有一个科室叫作“消毒供应室”,专门负责给器械消毒,默默无名的它却有着重要地位,被称为“医院的心脏”。

此外,上海市目前已有5家医疗消毒供应中心(MSSC)”拥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可以承接医院复用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工作,成为医院的“体外心脏”。

当中最年轻的一家,属于王雪晖。2022年,这位守着这颗“心脏”24年的消供专家,选址闵行区浦江镇,创立了上海瑞埔医疗消毒供应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埔消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设备、人才两大难题

建设一个合格的“心脏”需要很高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王雪晖帮医院算过账。

全国第一家机械化、自动化清洗消毒的“消毒供应室”就是王雪晖参与建设的,她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高级护理系毕业后,就加入上海市瑞金医院,见证了中国消毒供应从“人工手洗”到“机械清洗”的蝶变。

2001年,“第一个吃螃蟹”的瑞金医院在外科大楼一楼开辟了600多平方米的空间用作消毒供应室,采购了大量进口的清洗消毒设备。“以前医院都认为器械就用自来水洗干净、高温蒸煮一下就行了。当我真正走进那间放满现代化机器的房间,看到器械被标准程序处理得那么干净,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安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心的成本有多高?根据床位比,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一般需要配置四五十名专职工作人员,很多综合性医院的自建运营费用少则每年几百万元、多则几千万元

成千上万的手术器械具有不同的器械结构、材质、用途和特性,因此消毒供应室需要配备多种多样的辅助设备,其中不乏动辄百万元的大型清洗消毒灭菌设备,还有工程建设、水电能耗、人力薪资、防护用品、包装材料、清洗消毒灭菌剂、医疗废物废水处理、质量监测和微生物检测、软件服务等费用笔笔在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难的是人才培养,“不同专科的器械种类高达千余种,还有不同规格、齿纹、零件、拆分组合等。专业消供人员要能识别每一种器械适合的清洗消毒方法,还要凭经验和专业检测发现器械存在的问题,提醒临床科室及时更换。”

王雪晖拿出一本500多页的《医疗器械大全》,“我们要跟着医院所有涉及手术的科室,了解每一种器械的使用方法,实际可能需要8年或者更长时间才能吃透各类器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重难题之下,医院开始寻求性价比更高的模式。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一则通知开放了新机遇——允许公立医院将消毒供应服务委托第三方机构。截至今年2月底的统计数据显示,6年后的今天,中国共有94家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取得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多元化组合”是医疗消毒供应中心的主要盈利模式,王雪晖说,瑞埔消供创业投资超5000万元,实际运营面积3200平方米,拥有消毒供应领域经验丰富的本硕博管理团队十多人。服务半径为50公里,可覆盖上海各级医院和医疗机构。

如此一来,医院可以节省初期建设成本和后期运行管理费用,用最合理的价格购买到高质量的服务,“节省出来的场地可以用作病房或手术室,为医院降本增效,让更多护士回到护理患者的本职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对患者来说,术中的医疗复用手术器械质量也能得到有效保障。”

02

井喷式发展如何保证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选择创业?面对记者的提问,王雪晖的答案里没有自己,只有两个字“质量”

什么样的清洗流程才能保证清洗效果?清洗消毒效果应该怎样检测和监测?灭菌物品如何正确存放和转运?……和西方相比,中国的消毒供应行业起步较晚,20多年来,作为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护理装备与材料分会的常务委员,王雪晖是消供行业多项标准的制定者之一

她曾参与制定了四项重要的上海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参与撰写4本行业专业书籍,在核心期刊和SCI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负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多项消供行业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年间,王雪晖所在的行业学术协会对全国211所医院进行了大规模实地调研,结果显示,88%的医院内消毒供应室为分散管理,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等环节并未被强调。

随着一系列国家标准政策的出台,这一落后面貌被彻底改变。2009年,中国迎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三项行业标准;2018年,《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基本标准》《医疗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政策相继发布,中国消供行业在人员配置、设施要求、管理规范等方面都升级到了全新高度。

经过6年的迅猛发展,如今的消毒供应行业“两极分化明显”——有些医院消毒供应室软件、硬件都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有的医院消毒供应室却非常原始。即使医院可以在建设布局和设备设施上做到高配,问题仍然存在——“专业管理、操作人员依旧十分缺乏。”

究其原因,在这个关乎生命却鲜为人知的领域,专业人才储备量仍然较少。“消供行业涉及大量医疗器械专业知识,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还有很多行业难题,比如手术中吸引血液、体液的管腔,如何把看不见的管腔内壁彻底清洁?都需要专业人才不断地研究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雪晖告诉记者,创办瑞埔消供的初衷,就是希望将复用器械的消毒服务做到最高品质,同时也“为祖国培养更多人才”。目前,瑞埔消供已建立全流程培训体系,聘请多位具有专业教学管理经验的专家,通过录播课、线上课、实操课等方式,培养专业扎实、视野广阔的消供行业人才。

这一切对于专业的执着,源自于王雪晖完成交大医学院科研课题的那个夜晚。

为了观察不同水质对器械的影响,她独自一人在消毒供应中心待了72小时,每隔一小时就要观察记录器械的变化。“我看到自来水里面器械水锈不断增加,而那盆纯水里面,器械就是没有水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在王雪晖的坚持下,瑞埔消供全程使用纯水处理器械,“我用事实告诉我的员工,我们一定要用纯水。”与此同时,针对各类转运器具的干燥、管腔类器械内壁清洗等行业难题,瑞埔团队持续攻克,已研究出有效的专利解决方案。

提到王雪晖严格甚至苛刻的质控管理要求,质量负责人季顺倩说,这也是她想要从事这份工作最重要的原因。

“这些器械,将来我们自己可能用到,我们家人也可能用到,它们的质量就是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宋诗清

供稿:浦小江

初审:徐培馨(实习)

复审:姚怡莹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