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渐暖,烟火浓。入夏以来,随着气温升高,会宁县围绕“食、游、娱、演、购”,全方位、多领域规划打造汉唐街夜市广场,通过为本地百姓与外地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增强消费者综合消费体验感,促进夜经济良性发展,进一步提升全县旅游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会宁县汉唐街夜市广场也逐渐热闹起来,因其位于钟鼓楼脚下,毗邻祖厉河畔,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消费、娱乐、打卡,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店主在此“练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民 张佳蓉:我们傍晚早早就过来了,吃了点这里的美食,这会做会手工,准备等大合唱开始了过去参与参与,放松一下心情。这里的夜市一条街设置挺丰富的,吃喝玩乐都有,很方便也很适合休闲放松,我们都很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烧烤店摊主 马小红:天气热了,学生们也陆续要放假了,我们在汉唐街租个摊位,趁晚上天气凉快大家出来乘凉,我们卖卖烧烤,一来给人们提供一个夜宵选择,二来赚点小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蛋糕店摊主 李娜:现在汉唐街是我们会宁县火热的打卡点,我们姐妹俩正好待业期,然后商量着就在这里摆摊,摆了一个蛋糕摊,打发时间也能锻炼胆量,顺便挣点零花钱。欢迎大家来汉唐街打卡旅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夜市广场一侧的酒水摊上,张小文带着家人与孩子正听着现场演绎的歌曲,品尝着美食,畅饮着啤酒,不时与家人孩子交流几句,谈天说地,不亦乐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客 张小文:现在天气这么炎热,下班之后带上孩子到会宁汉唐街喝点啤酒、撸着串,感觉一天的疲惫也就没有了,第二天也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到现场歌曲演艺,不得不说到时下各地流行、火热的民间舞台“大合唱”。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逛夜市、吃夜宵”模式,更是带动了更多游客参与、体验,推动了人流量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地游客 张兴霞:感受了一下咱们会宁的红色文化,也感受到了今天晚上这个气氛真的是非常的热火朝天。我觉得能够让我们从靖远跑到会宁这么远的地方来看一下,也是做得非常成功的。当然之前我也看到过我们兰州的大合唱,甚至是敦煌的大合唱,我感觉我们白银市会宁县是首先在我们周围第一个组织的大合唱。今天有幸来参加到这个大合唱中,也是希望这个大合唱能够给我们白银人民的经济带来更好的发展,也希望能够丰富我们老百姓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大合唱”的发起者、组织者,“80”后会宁小伙刘振华认为,“大合唱”既为年轻人施展才华、追求梦想搭建了小舞台,也为家乡经济“上分”提供了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暮野听音露营基地负责人、大合唱组织者 刘振华:我们除了宣传好我们的文化以外,我觉得要给年轻人一些更宽广的平台。我特别热爱音乐,我希望我们热爱流行音乐的这部分人也可以为家乡带来一些贡献,尤其是在周边地区都在支持他们做大合唱、民间舞台的同时,我觉得我们会宁需要一个很好的舞台,聚集人气去拉动经济的增长。当然我觉得,我个人的力量是小的,周边的兄弟县对我们这个大合唱也是有所耳闻,所以慢慢的当我们所有的人开始努力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的人流量、我们的活力都会越来越好。小县城也有大梦想,只要每个人努力,奇迹会发生,美好会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单纯的“味觉经济”到“视听经济”再到“体验经济”,沉浸式、互动式、艺术式的夜间经济模式不断涌现发展,成为促进会宁消费、提振会宁经济的又一把“金钥匙”。拉动消费是阶段需求,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才是最终目标。培育壮大“夜经济”,让“夜经济”良性循环发展,不单是一道经济命题,更是一道治理考题。对此,会宁县始终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完善公共服务,优化夜间消费环境,引导“夜经济”安全有序和谐发展,助力“夜经济”释放更大活力与潜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宁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 吴强:“夜经济”作为一种新型消费业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已经成为丰富城市内涵、吸引外地游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为了更好满足群众夜间消费需求,促进"夜经济"健康发展,守护人间"烟火气",我们主动靠前,积极履职,通过多项举措助推"夜经济"蓬勃发展,在夜经济原有单一的"散步、纳凉、吃夜宵"基础上,借鉴优秀地区成功经验,把夜游、夜娱、夜购等多种业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丰富多彩,独具一格的会宁夜经济文化,就像最近火热的大合唱,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日常娱乐生活,也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下一步我们将因地制宜发展夜经济,合理规划空间布局,避免千篇一律,增加更有特色、有新意的供给,激发夜间经济更大的活力。

(会宁融媒记者 曾洁 王文辉)